有机食品“零污染”被真相:生态农业第一村充满腐臭味

图为财经杂志2014年7月14日出街封面图为财经杂志2014年第20期封面

   组文推荐:

   有机食品产业:高成本抬高售价 跨界资本多失败告终

   有机食品新标被批过严不切实际 认证费用超15万 

    2013年中国有机食品销售额已然超过50亿美元,市场的潜力吸引了甚至没有农业经验的资本逐利而来,与此同时,严苛的有机认证新标准出台,成本之飙升使小而美的有机农场难以承受,冒险转向无证经营,进一步削弱了细若游丝的诚信体系。有机食品受到追捧,主要是因为它击中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忧虑之心,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愿意为此付出高价。

  然而,有机食品的真相是:科学试验并未证实有机食品更 “安全、健康和营养”的说法,所谓“零污染”更多是营销的噱头,而且,脆弱的生态环境包括空气、土壤和水质的持续恶化,使有机农产品无法独善其身。

  ——编者

  64岁的姜亚文,几乎每个周末都会乘坐公交车,到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下称农夫市集)采购果蔬肉蛋。农夫市集是北京市从事有机农业的农户和消费者面对面交易的平台之一。2013年,姜亚文在农夫市集一共消费2.7万多元,月均约2300元,这差不多占到她月收入的60%。

  “我退休金不多,压缩其他方面的消费,挤出来用在买菜上。”她说,钱花得值,现在一家两口都愿意在家吃饭,吃着放心。

  像姜亚文一样,出于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中国城市居民特别是中产阶层中有机食品的拥趸呈明显增长趋势。中国从“温饱型”社会向“小康型”社会转轨的标志之一,就是食品安全显现为焦点问题。这一问题早期爆发于1998年—2001年间,这三年中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投诉达到空前的50万件,主诉点都是农药残留。2000年,国家质检总局对23个大中城市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进行抽样调查,发现47.5%的样品农药残留超过国家标准。

  此后爆出的“毒奶粉”“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使食品安全之忧持续升温。2011年,联合国[微博]贸发会和世贸组织共同设立的技术合作机构——国际贸易中心针对中国消费者调查显示:中国有机消费者60%是白领阶层、有幼童的家庭,以及出现健康问题的家庭;其中98%的消费者是基于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购买有机食品。

  当下的超市里,很多蔬菜、水果、粮食都标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标签,这三者都有高于普通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其中,无公害农产品处于最底层,中间层是绿色产品,最高境界就是有机产品。宣称“拒绝化学品”的有机食品,可谓一击而中消费者不安的心。“不使用化肥、农药、添加剂”就等于“安全、健康”,是许多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主要甚至全部认识。

  随着公众对有机农业的好感度大增,市场渐渐兴起。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已认证有机食品企业731家,年销售额达到134.8亿元。国内最大的有机蔬菜种植和销售企业之一多利农庄,2013年的销售额达1亿多元。这两个数据说明:这是一个潜力大但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市场。安信证券预测,2015年中国有机农产品消费将达到248亿-594亿元的市场规模。

  在2014年5月、7月,上海和北京分别举办了以有机食品为名的国际博览会。有机食品主要消费者都集中在特大城市。北上广深四地消费了中国有机蔬菜的30%,西安、南宁、武汉等二线城市也受到吸引,陆续拷贝了专卖有机食品的市集模式。此外,一些并无农业经验的资本,如万达集团、大型综合企业联想控股、饮料业巨头汇源等,也先后进入有机农业。

  有机食品并非中国人的特殊偏好,在世界范围内,“organic”都是一个时髦的词。不同的是,欧美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钟爱,主要不是源于食用安全,而是生态环保与营养口感。事实上,安全,根本无法成为有机食品的主诉点,甚至会成为它不可承受之重。

  零污染噱头

  有机农业和养殖业都无法完全回避环境的影响,因为空气、土壤和水是移动的,“零污染”不存在

  位于北京南六环外的大兴区长子营镇留民营村,被誉为“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有20多年开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历史。全村500余亩有机种植面积,是国内最早一批自发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基地。

  2014年4月初,《财经》记者在该村实地调查发现,在村中走一圈,腐臭味不时钻入鼻中。

  有机农业对自然环境要求非常之高,按现有国家标准,有机生产基地的土壤质量和空气质量都必须符合二级标准。并且,在有机和常规地块之间要设置缓冲带。

  适合有机生产的土壤不容易找到。以2014年4月,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数据估算,19.4%的耕地污染超标。因此现实中,经营有机农场往往要先改良土壤。

  多利农庄总裁张同贵告诉《财经》记者,申请一个种植类的有机认证,要经过三年土壤改良,这样也只能将农药、化肥的残余量降解七八成,“不可能百分百全部降解”。

  还有空气质量这一关。困扰市民的雾霾天同样困扰着有机农业。雾霾的空气质量远比有机农业国家标准要求的空气质量低劣。当污染颗粒落在植物叶片上,会直接影响植物生长,不少颗粒物还是酸雨的肇因,最终影响土壤和水质。

  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2013年全年空气质量状况显示:北京PM2.5全年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89.5微克,相比每立方米35微克的二级空气浓度限值,超标约1.5倍。全年365天中,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的天数累计189天,超过一半。

  土壤和水,是有机农业环境监督的重点,对空气的监测力度则远远滞后,颗粒物甚至不在监测范围之内。中国农业大学[微博]有机农业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杜相革认为,如果雾霾成为一种持续的影响和状态,有机产品的空气标准可能就要修订。

  即使有机农场环境达标,也不能保证“零污染”。在有机养殖过程中,允许使用限定的投入物来增加营养和防治疾病;环境中残留的化学物质也不可能完全清除。

  2014年1月,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发布了一项近两年的检测结果:45.8%的有机果蔬含有农药残留,1.8%残留超标。检测人员认为,农药残留可能是从邻近的非有机农场漂移,或者通过土壤和地下水转移过来的,也可能是在储运过程中与非有机产品的接触中获得。

  除了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有机养殖还有其他条件。常天乐,是北京农夫市集的组织者。她说,有机养殖要密度合理,以散养为主,不喂含有抗生素和激素的饲料。

  散养,是有机饲养最大的卖点,然而其污染风险也不小。美国加州一个散养鸡场,坐落在一家木材加工厂附近,四处觅食的鸡群,被检测出体内的多氯联苯残留是圈养鸡的100倍。多氯联苯影响人体内分泌系统,严重者会破坏生殖和免疫系统,诱发癌症和神经性疾病等。早在1989年,世界各国已停止多氯联苯的生产,但之前已使用和排放的数量庞大,在土壤中和植物、昆虫体内长期存在。

  在山坡上、田野间自由活动的散养鸡还喜欢随处排泄,在鸡场土壤中,氮含量往往超标,长期接触这种超标泥土,鸡又会多发寄生虫和肠道疾病。

  这说明,有机农业和养殖业都无法完全回避环境的影响,因为空气、土壤和水都是可以移动的,“零污染”不存在。消费者追求百分百的零残留,就是一个死结。但消费者的认识终究是来自有机企业的宣传,很多时候,有机食品被描绘得太好。

  有机肥和天然农药风险

  拒绝化学农药的有机食品,施用的是天然农药,这些天然农药自身也带有毒性

  北京农夫市集筛选农户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是认同有机理念,农户要承诺在耕种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和化肥,施用有机肥。所谓“有机肥”,大多就源自于饲养动物的粪便。

  飘荡在北京大兴留民营村的臭气,来自村里养殖的20万只鸡和100余头牛的粪便,村中有机种植施肥主要依赖这些粪便。鸡笼、牛舍的粪便被收集后,经过几个月堆积、发酵的腐熟过程,才能用到田里,因为粪便中可能含有致命性病菌和寄生虫虫卵,如果腐熟不充分,就会产生污染。那些使用发酵不足12个月的粪肥的有机农场,与使用熟肥的农场相比,大肠杆菌的污染可高达19倍。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能在肥堆里轻松地活60天,甚至更长时间。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敏指出,有机肥如果无害化处理不彻底,粪便中的有害生物包括寄生虫卵和致病微生物等可能进入人们的食物链。

  2014年5月30日,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呼吁市民,不要食用一款由美国Navitas Naturals制造,可能受沙门氏菌污染的有机奇异籽粉。欧洲和美国近年频繁暴发的大肠杆菌疫情和沙门氏菌疫情,多是通过人畜粪便传播给食品,食品再传播给人的。有机农业是其最主要的通道。2011年,德国一家有机农场生产的有机豆芽菜,引发一场波及16个国家的大肠杆菌流行,3000多人因此患带血腹泻,850多人患溶血性尿毒综合征,须终生肾透析,53人死亡。

  其实,有机食品即使携带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只要经过烹饪充分加热,就可以杀死病菌以安全食用。不幸的是,崇尚有机食品的人大多喜欢生食,认为这样更自然、更有营养。

  留民营村的鸡都是集约化圈养。在高密度的养殖环境中,为了预防禽畜生病,使用抗生素在所难免,抗生素大部分会随着粪便排泄出来,之后作为肥料又施到有机农田中,由此,抗生素就可能在土壤中积累,被农作物吸收。欧盟规定,这样的粪便根本不能作为有机肥的原料。但据《财经》记者了解,中国还没有相应的规定。

  张同贵称,“中国市场上的有机肥大部分来自于规模化养殖的牛羊等牲畜,含有大量重金属和抗生素”,因此多利农庄只能使用自己生产的有机肥。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与化肥相比,鸡粪、牛粪等有机肥的肥效较低,因此要达到同等效果,有机肥的投入量通常是化肥的5倍甚至更高,中国北方有所谓“亩产万斤菜,亩施万斤肥”的说法。

  拒绝化学农药的有机食品,施用的是天然农药,这些天然农药自身也带有毒性。安石榴、鱼藤、葛薯、红花除虫菊等,是有机农业中常用的植物类农药。然而科学研究证明,这些天然的杀虫剂不尽安全。比如,鱼藤酮具有肝毒性,还可能诱发帕金森病;除虫菊酯有的具有神经毒性,其毒性有时比人工合成的拟除虫菊酯还高得多。

  为了防御天敌,水果蔬菜体内还会产生天然的杀虫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化学教授布鲁斯·埃姆斯(Bruce Ames)研究发现,被测试的64种植物体内产生的天然杀虫剂中,35种是致癌物质。且由于不受化学农药和除草剂保护,经过几代生长后,植物会产生更高浓度的天然致癌物质。

  实际上,含有少量残余化学农药的食品不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伤害。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内分泌学教授珍妮特·西尔弗斯坦(Janet H. Silverstein)称,至今没有确切研究指出普通作物相比有机作物,其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影响更大。她是美国儿科学会一项有关有机饮食健康益处研究的合作者。

  2013年和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农业部副部长牛盾也表达了类似观点:有关农药、化肥的问题,关键在于没有科学合理地应用,完全不用并不一定就好。如果常规农业生产能够实现农药和化肥的精确投放,那么产出的农产品就是安全的,不会因为化学品的残留而对人体产生危害。

  更营养假说

  支持者认为,有机食品与常规食品的营养成分并无显著差别;反对者则认为已有研究未能涵盖有机食品的特殊指标,需要继续深入

  至今,科学界尚未拥有足够确凿的科学证据,支持有机食品更有营养的观点。至少,国内外已有的多项研究表明,有机、散养和圈养鸡所产的蛋之间,营养价值并无区别。

  “这几年,我的病人总是问我有机食品到底有没有好处,应不应该买,这搞得我很困惑。”斯坦福大学健康政策学院德纳·布拉瓦塔(Dena Bravata)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为了找到明确的答案,她和十几名研究人员搜索了1966年—2011年间发表的6000多篇比较有机和常规食品的论文,并挑选出相关度最高的240篇进行分析。

  这个研究团队于2012年得出结论:跟常规蔬果相比,有机蔬果的维生素类、蛋白质、膳食纤维等主要营养物质并无差别。有机食品中磷和酚类物质的含量确实普遍高于常规食品,但论文的主要作者史密斯·斯潘格勒认为,由于很少有人会缺乏磷和酚类物质,这项发现并没有特别大的意义。

  此前英国一个大型研究的结果也让有机食品企业感到失望。2009年,《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刊登的这篇论文称,单从营养角度看,有机食品同常规食品差不多。这项研究由英国食品标准局资助,英国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的研究人员检索了从1958年到2008年的数万篇相关文献,对其中有价值的100多篇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发现,在氨基酸、脂肪酸、糖、维生素、矿物元素等13种营养成分中,有10种有机食品和常规食品中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两者只是在3种维生素的含量上略有不同,且是因为肥料使用方式不同、收获时间不同、成熟度不同所致。

  据此,英国食品标准局对有机食品采取中立态度,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上述两项研究发表后,掀起了两轮关于有机食品的价值争论,支持者认为可以盖棺定论:有机食品与常规食品的营养成分并无显著差别;反对者则认为已有研究未能涵盖有机食品的特殊指标,需要继续深入。

  杜相革领导的团队也在开展相关研究,目前尚未发表论文。他表示,有机生产方式可提高作物的营养品质,这很难用常规数据衡量。

  基于科学的争论在继续。然而,大多数有机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已经形成“天然的东西就是好的”成见。事实上,有机农业的初衷在于:减少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以补偿生态环境。

  直到上世纪20年代,化学品才广泛进入种植业,此前人类农业的生产方式大部分都是有机的。上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运动推动了美国的有机产业。嬉皮士们崇尚自然,拒绝消费以非天然方法生产的食物。1978年参与创立美国现在最大的有机超市——全食——的麦基(John Mackey)就是一个嬉皮士,他早年是素食者,然后戒吃任何动物产品(包括乳制品和鸡蛋),最后放弃了任何加工食品(包括植物油和糖)。德国人施泰纳(Rudolf Steiner)则倡导农民在动物、土地和作物中取得平衡,并在农场中示范如何实践这样的哲学。

  不同于欧美消费者积极组成联盟、监督有机种植,推动反农药使用运动,保护生态环境,随着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杜绝使用化学品的有机食品,被中国的消费者误解为“最安全、健康的食品”。

  而消费者的恐慌心理,为原本被认为是次文化的有机食品带来了商机,有机食品企业有意无意加以巧妙利用——在宣传中夸大化学农药和化肥的危害,渲染有机食品的零污染和纯天然,把环境保护、食品质量和食品信息的可追溯性推到前台,使消费者相信有机蔬果更安全。然而将有机食品描绘得更营养更安全会误导消费者,最终伤及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一家有机农庄的经营者孙德玮说,“整个(有机)行业缺乏告诉消费者真相的勇气。化学农业和有机农业是平等的,只不过针对不同的目标。”

  2014年6月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宣布,已开发出一款食品添加剂公众查询软件,将于近期上线。消费者输入某种食品名称,软件会立即告知哪些食品添加剂对这种食品是安全的,安全的量值是多少,而哪些是违法超标的添加剂,也会一目了然,之所以推出这款软件,正是由于近年来非法添加等导致一些食品安全事故,加上一些企业、机构的“无添加”“有机”食品的虚假宣传和误导。

  有机农业在发达国家的农业中只有5%-10%的份额,很难达到更高比例。有机产品的监管也很不容易。据统计,仅2012年至2013年间,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就截获不合格进口有机产品共300多批,主要涉及果汁、果酱、水果干、饼干、巧克力、豆奶、意大利面等近40个品种。

  4月21日,国务院明确2014年质量工作重点之一,是完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的监管机制。正谷(北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向东也表示,那种认为靠有机农业来挽救食品安全危机的思路,是完全错误的。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应该回归本义,才能真正持续健康的发展。

  实习生谢莹孜对此文亦有贡献

上一篇:万元进口美白针国内尚无正式批文 医生建议不要打
下一篇:儿童食品食用过量或营养超标 专家称选择需慎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