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机涉嫌泄密遭多地调查
小米“泄密门”正在发酵,以至于小米在进军中国台湾市场时困难重重。而日前,继小米在中国台湾曝出私自上传用户资料后,其又在中国香港、新加坡市场遇到了同样的“麻烦”。
“泄密门”发酵
三地媒体齐轰小米被调查
这一季,必是小米的“多事之秋”。日前,中国台湾宣布已对小米开展调查。
中国台湾信息安全专家发现信息安全漏洞在小米手机身上屡试不爽,实测后再揭“伤疤”小米手机在未经许可的情况可上传用户信息。芬安全(F-Secure)测试报告直指小米手机的隐患:用户电话号码等信息没有加密,而是采用明码传递。具备相当电脑能力的技术人员,可以利用监听手段在同一网络环境中直接获取用户电话号码。
在中国台湾媒体的压力下,小米承认了明码传输一事,发出公开道歉,其解释称,回传手机号码、IMSI、IMEI等,是用来检测手机的在线状态,以正常使用“网络短信”服务。小米也证实了通过这个网路简讯服务回传服务器的使用者电话号码没有加密,而是采用明码传递。在8月10日提供系统更新,关闭了“网络短信”自动激活功能。同时,将“网络短信”用于识别用户的电话号码进行加密。
而这不是小米的第一次,或许也不是最后一次。
今年5月,国内著名的安全漏洞报告平台“乌云”发布消息称,小米论坛官方数据遭泄露,直接影响800万论坛注册用户,个人数据安全面临威胁。小米官方承认确有部分2012年8月前注册的论坛账号信息被非法窃取。
由于小米账户的特殊性(云存储),如果帐号密码被破解,很可能影响到用户的个人数据安全。而这将可能导致故密码被破解的用户遭到不法分子的诈骗,泄露数据中包含用户名、密码、邮箱、注册IP等隐私信息。
7月份,小米再遇麻烦,因在中国台湾销售虚报数量,违反了公平交易法,被罚款60万新台币。小米公司在表示歉意的同时称,实际销量只是比公布的数据少30台。
在中国台湾“泄密事件”还未落幕,8月14日再传出消息,小米受到新加坡个人信息保护委员的调查。据媒体报道,继中国台湾监管部门宣布针对小米手机自动回传资料至北京服务器一事展开调查之后,新加坡监管部门也对外表示,正对一起小米手机涉嫌泄露用户隐私案进行调查。
小米科技董事长助理刘伟接听记者电话时表示:“目前暂时没有回应。”随即其称现在不便接受采访。
消费电子产业观察家梁振鹏认为,智能手机安卓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免费开源系统,小米手机MIUI系统是在安卓系统基础上二次开发的操作界面,在兼容性和安全性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在二次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系统漏洞有可能导致软件和用户数据泄露。对于小米来说,应尽快研发、发布相应的补丁来让用户修补漏洞,并应该对用户因数据泄露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在中国市场,小米移动电源爆炸、小米路由器被吐槽、小米4遭批判、小米员工“奚落”诺基亚员工引发外界指责....。.都把小米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而四年来,“抄袭”一直相伴小米左右。
一位业内人士称:“如果小米泄密事件继续发酵,小米在新进的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市场将遭遇诚信危机,影响长期业绩,与拥有铁杆‘米粉’的中国市场不同的是,在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对小米的考验是‘真刀真枪’。而这家年轻的公司是否经受得住考验,目前看来并不乐观。品牌信誉度的下降将直接对业绩带来致命打击。”
TCL:泄密事件不是个例
联想:小米缺乏经验
在业界人士看来,正是小米的饥饿营销,让小米产品一开卖就遭受到用户的连连吐槽,“米粉”正开始理性看待小米。小米的电视、盒子、路由器销售的不如意,致使小米蒙受扩张带来的压力,而如今令小米骄傲的支柱产品手机正危机四伏。
日前,机构Canaly s发布数据称小米以14%的市场份额赶超三星位居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而联想发布最新财报则表示,IDC的权威数据显示联想在今年第一季度已经以12.5%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智能手机第一名。两家数据的“掐架”引来业界围观,无论如何,一家独大的光景已一去不复返,智能手机市场格局呈现几家争大的局面,而年轻小米销量下滑态势和价格优势的逐步丧失,让其地位更是显得不那么稳。
除了与联想关于谁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老大的“口舌之争”,今年华为、中兴、酷派和魅族等手机厂商,都在以低价产品全力围剿小米。
TCL通讯CEO郭爱平表示,TCL与运营商合作不存在泄密的可能,小米“泄密事件”并不是个例,手机市场都有一定的规范,一定要遵守基本的规则,而对于部分企业而言显然不够重视。
联想一位高管告诉记者:“防盗防泄密一直是智能手机厂商必备功课,而这对于经验不足的企业而言是难以啃下的‘硬馒头’。目前监管体系仍需完善。”
下一篇:央视曝光假冒洗发水:网购8瓶仅3瓶为正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