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线报】宝光股份被立案调查 法网行动纠偏市值管理违规
监管层对涉嫌违规公司进行查处又有了新的动向。7月22日,福建金森和宝光股份双双发布公告确认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当天,新三板公司参仙源(831399.OC)也发布公告表示,公司于 2015 年7月20日接收证监会发来的《调查通知书》,该通知称因公司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根据有关规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对此,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现在是有案子就会进行披露,不像以前等出了处罚再披露,是为了让上司公司都了解监管边界。“包括部分借市值管理之名操纵股价等违规行为也已纳入监管范围。而且,监管部门在新《证券法》修订中,亦已经提议加大处罚力度。”该人士称。
宝光股份信披遭质疑
自证监会组织开展“2015证监法网专项执法行动”以来,在已部署的50起案件中,案件覆盖面宽,涉及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等多个板块,既有证券市场的案件,也有期货市场的案件。
实际上,在宝光股份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背后,公司重组失败就因公告前后表述不一受到了市场质疑。
4月16日,宝光股份宣布重组失败。根据宝光股份披露的公告,失败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资产置入方和财务顾问从未就工作具体进展和重大问题等方面事宜与其它重组各方有过正式沟通;二是各方对交易标的估值差额(审计值和评估值之间的差异)和员工安置补偿事项金额共计7161万元分歧较大。
宝光股份在当天的公告中曾称,公司控股股东北京融昌航在《告知函》中强调:自重组预案披露以来,在长达几个月的重组过程中,资产置入方和财务顾问从未就工作具体进展和重大问题等方面事宜与其它重组各方有过正式沟通,财务顾问从未组织重组各方参加过工作会议,也未就重组过程中相关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和交流,也没有形成任何会议记录。
早在4月2日,宝光股份发布的公告却是,重组相关审计、评估等工作已经基本结束,重组报告书及相关文件正在加紧编制中,待上述工作完成后,公司将再次召开董事会审议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相关事项。
短短半个多月时间里,公司前后发布的两份告中提及“相关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和“从未有过正式沟通”的前后表述难以自圆其说,存在前后矛盾。
4月8日晚间,公司公告称收到相关方提出的关于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动议,由此公司于4月9日上午紧急申请临时停牌。4月10日,公司收到了上交所发来的监管工作函。
“此前交易所已向宝光股份下发监管函,此次又被立案调查,说明监管层已经掌握了公司涉嫌违规的证据。”对此,广州一家律师事务所负责人认为。
同样,福建金森今年2月7日公告称,因就盈利补偿等条款与交易对方存在较大分歧,公司于2月6日向证监会申请撤回相关申报材料,并终止此次重大资产重组。
市值管理纳入监管范围
证监会7月3日宣布,证监会集中部署了“2015证监法网专项执法行动”的第五批案件,共涉及10起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件,主要针对五类行为。
对此,前述接近监管层的人士称,今年以来,已经有借市值管理之名进行股价操纵的公司被立案调查了。典型的就有“以市值管理”名义内外勾结、通过上市公司发布选择性信息配合等新型手段操纵股价的案件。
而西南证券一位并购项目负责人直言,近年来,市值管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成为监管层、上市公司、中介机构以及二级市场投资者讨论的热点,也存在一些将市值管理作为冠冕堂皇的理由,实则操纵股价、内幕交易、炒作概念等现象。事实上,的确有一些上市公司只热衷于通过并购重组进行市值管理。
中金公司研究员王慧表示,有些公司将市值管理直接等同于股价管理,部分公司甚至直接忽略市值管理的核心——价值创造和价值经营,直接跳到价值实现阶段,进行资本运作以谋求股价上涨,从而获得高额回报。
与此同时,由于A 股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较高,二级市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和重大决策缺乏发言权,二级市场投资者中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占比过低,而个人投资者贡献了整个A 股市场80%的交易量,从而A 股市场投资者形成了博弈的投资观。
“虽然并购交易的效果并不能立竿见影,但是二级市场投资者却闻风而动,这一方面是对正面并购效应的预期,另一方面也是在博弈资本运作会拉升股价。” 王慧称。
下一篇:【每日线报】当当股东发公开信指责李国庆:私有化如同套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