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线报】泰晶科技:关联交易、财务数据疑云密布

 201511070.jpg

  湖北泰晶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晶科技”)的上市之路可谓十分坎坷,在其冲刺上市的关键时刻,却因与前员工的一场官司站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虽然企业已正式进入证监会预披露更新名单中,但IPO的突然暂停,又让其继续等待。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等待并不可怕,IPO终有重启之日,但如果企业自身仍问题缠身,时间久了难免会露出马脚。笔者在查看泰晶科技招股说明书时,就发现了该公司的“马脚”所在。

  采购数据有造假嫌疑

  招股书显示,泰晶科技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为水晶毛块、高频晶片、玻璃珠、高频基座、外壳、锌白铜、高频上盖等,在本次招股书中,虽然公司对每种原材料具体的采购情况未进行披露,但仍简单介绍了报告期内向前十大原材料供应商采购的情况及相关比例,依据该数据,笔者可以核算出报告期内该公司原材料采购的总金额,分别为5342.23万元、7896.17万元、9807.08万元(见表1)。

  因原材料采购总额中并不包含17%的增值税,因此算上增值税影响,则报告期内含税的原材料采购总额分别为6250.41万元、9238.52万元和11474.29万元。从数据核算结果看,其原材料采购总额的含税价要远低于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出(已包含增值税,见表2)。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无非是本年度预付材料款较上年出现大幅增加,导致现金流出偏高,使得预付账款大幅增加;或者是本年度支付了较多金额上年度所欠的材料款,导致现金流出增加,这样则会让应付账款或者应付票据金额大幅下降。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最常见的就是预付账款增加与应付账款减少的同时出现。那么,泰晶科技的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

201511071.jpg

  2013年相关数据来看,泰晶科技该年度含税原材料采购总额为9238.52万元,而反映这一采购情况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却高达10633.26万元,比采购数据高出近1400万元,那这高出的部分金额到底是预付账款增加所致,还是应付账款减少所致呢?显然相比2012年,该公司预付账款金额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50多万,而应付票据在整个报告期内均为0。因此,其应付账款应该较上一年度减少1450万元左右才对。然而令人诧异的是,2013年应付账款金额相比2012年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760多万,一来一去,两者间的差距竟然高达2200多万。

  同样核算2014年数据,其含税原材料采购总额为11474.29万元,而为采购所付出的现金为11510.06万元,高出采购总额30余万,两者差距并不大,因此从逻辑上来说,其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应该和2013年也相差不大才对。但实际上,预付账款金额比2013年减少了95万左右,应付账款比2013年增加了1360多万。整体看,其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要比实际采购金额多出近1500万元。

  接合2013年、2014年现金流量表所反映出的现金流出情况,可以看到核算结果要比实际采购金额高出3700多万,哪么这些现金到底流向了哪里呢?为什么没有反映在所采购的商品上?到底是现金流水账有误,还是其采购数据造假呢?结合该公司与关联企业间就同一种产品互相买卖的行为看,其现金流量数据与采购数据都难摆脱造假的嫌疑。

  产销数据涉嫌造假

  在正常情况下,一家企业库存商品的期末数与企业的产量、销量以及库存商品年初结转数有关,当年新增的库存商品数与年初结转的库存商品数之和即为年末库存商品数,他们之间存在着清晰的逻辑关系,然而笔者在核算过程中却发现,泰晶科技提供的数据却有违该逻辑。

  泰晶科技的主要产品为石英晶体谐振器,其核心产品为各种型号的音叉晶体谐振器(含DIPSMD)和 SMD高频晶体谐振器。该公司在招股书中将产品分为五类进行了介绍,分别为TF-206TF-30849U/49SM6/M8M3225。在介绍其产品产销情况时,公司又提供了五类产品详细的产量和销量数据(如表3所示),由此可计算出每类产品新增的库存商品数量。另外,依据该公司提供的主要产品销售价格和毛利率数据,可知其每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而通过新增库存商品数量和单位成本,又可以核算出每年新增库存商品的金额。

201511073.jpg

  经过核算,2012年该公司并没有新增库存商品产生,反而消耗了库存130.26万元,也就是说,该公司2012年期末的库存金额应该为年初结转的库存金额减去当年消耗的130.26万元库存金额,但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为了获取该公司2012年年初库存商品结转金额,笔者查阅了该公司2014年发布的招股说明书,依据该公司在介绍存货构成时提供的数据来看,其2012年期初(即2011年期末)的库存商品金额为1917.19万元,再算上968.80万元的发出商品,合计金额应该是2885.99万元(发出商品并未实现营业收入,因此也按照库存商品核算),照此计算,则该公司2012年期末的库存商品金额应该是2750多万元才对,然而其招股书所提供的2012年的库存商品金额和发出商品金额却分别为719.61万元和1021.19万元,合计金额仅为1740.80万元,相比核算金额竟然少了1000多万元。

201511074.jpg

  另外,该公司2013年和2014年也均有新增的库存商品产生,其中2013年新增金额为419.45万元,2014年新增金额为1100.75万元,若以其2012年年初结转的库存商品金额数据来推算,则该公司2013年的库存商品金额应该有3100多万元,2014年有4200多万元才对,然而从招股说明书给出的数据来看,该公司2013年和2014年的库存商品金额和发出商品金额合计仅分别为2067.53万元和2820.85万元,与核算数据相差1000多万元,显然这其中存在不小的问题。

  存货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企业不会故意在招股书中虚减自己的库存商品金额,少报资产,因此虚增产销量就成了出现核算误差最可能的原因。通过产销量的虚增可使得企业新增库存商品数量得以虚增,导致核算出的库存商品金额与其公布数据大相径庭,而产销量的虚增的好处就在于能起到虚增利润粉饰业绩的效果。

  可疑的关联交易

  鸿润生香港有限公司(简称“鸿润生”)是由泰晶科技控股股东喻信东的表兄弟孙兆武于2012428日在香港设立的公司。鸿润生法定股本为10000港元,已发行10000股,每股1港元。孙兆武持有鸿润生全部已发行股份,因此鸿润生与泰晶科技存在关联关系。

  另外,鸿润生主要从事电子元器件的购销业务,其经营范围为包括石英晶体谐振器在内的电子元器件的购销,以采购电子元器件成品为主,这与主营业务为石英晶体谐振器研发、生产、销售的泰晶科技不谋而合,自然而然鸿润生也就成了泰晶科技的重要大客户。其中2012年鸿润生为泰晶科技第四大贸易客户,对鸿润生的销售金额为359万元,占贸易客户的收入比例为7.21%2013年鸿润生跃升为泰晶科技第二大客户,为其贡献730.11万元的营业收入,占贸易客户收入的16.53%2014年双方的关联交易虽然有所减少,但鸿润生依然为泰晶科技第三大客户,对该公司的销售金额为395.72万元,占贸易客户收的的比例为8.90%

201511075.jpg

  令人怀疑的是,泰晶科技与鸿润生的交易产品不管是采购还是销售,均为石英晶体谐振器,也就是说,泰晶科技先向关联公司鸿润生销售数百万的产品,同时再向其采购数百万元的同类产品,一来一回,关联双方的营业收入都增加了,但其交易的真实性却令人怀疑。就此问题,该公司在招股书中解释为:公司以销售自主生产的石英晶体谐振器产品为主,为满足客户对其他型号或品牌的石英晶体谐振器的需求,会在市场采购客户需要的其他石英晶体谐振器,将其销售给客户。然而,作为关联交易的双方,这样的解释可信度能有多大呢?

  除此之外,鸿润生的销售渠道也与泰晶科技存在重合的情况,其中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双方的相同客户数分别为9家、23家和31家,而截至2014年,鸿润生的总客户数量也不过是68家,相同客户数占其客户总家数的45.59%,这不得不令人怀疑,鸿润生的“出生”或许与泰晶科技不无关系,由此不难看出,鸿润生与泰晶科技的关系可谓是“打断骨头连着筋”,而在这种关系下,如何确保这其中没有利益输送呢?

  当然,相比泰晶科技与希华晶体的关联交易,泰晶科技与鸿润生的关联交易从金额上来看,则显得是“小巫见大巫”了。

  希华晶体是一家在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是专业从事石英晶体元器件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的厂商。泰晶科技从希华晶体采购部分原材料,生产出晶体谐振器等产品后再回售给希华晶体。20135月,泰晶科技1845万元(占比82%)与希华晶体合资成立了泰华电子。201410月,泰华电子注册资本增加至10000万元,增资完成后,泰晶科技出资增至7000万元,占比70%,而希华晶体占比为30%

201511076.jpg

  自从有了这层关系后,双方交易就变得越来越密切了,交易内容从经常性的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延伸到了生产设备上的交易,连其1000多万的生产设备也是通过关联企业代购来实现,关联交易金额越来越大,关联内容也越来越多。截至2014年底,双方的关联交易金额高达5316.52万元。

  除此之外,泰晶科技与香港昊昱、泰佳晶、合肥市智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都存在着不同规模的关联交易。在如此纷繁复杂的关联交易下,该公司如何保障其中没有利益输送,又如何保障其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呢?而这些疑点的存在不由让人对公司所公布的财务状况真实性感到怀疑。

上一篇:【每日线报】黑牛食品冀望重组脱困或生变:总经理突然辞职
下一篇:【每日线报】易九金融被爆系统存漏洞 用户数据或遭泄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