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线报】宏大真空IPO目的不单纯
湘潭宏大真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大真空”)于今年11月底在证监会网站发布了新版招股说明书,拟计划发行人民币普通股不超过 1280万股,募集资金约1.94亿元,用于真空镀膜成套设备扩产项目与研发基地建设项目。
对于该家公司,《红周刊》记者发现,近年来不断下降的客户数量已成为令其“头疼”的关键问题,客户数量的减少与营业收入的过度集中,让其经营风险越来越大,应收账款和存货双双飞速增长增加了流动资金的压力,营业收入与净利润也出现双双下滑,诸多不利情况的发生使得宏大真空似乎陷入了“困局”。
可疑的应收账款
招股书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至2015年6月期间,宏大真空的应收账款余额越来越大,其应收账款呈现飞速增长的趋势。其中2013年应收账款余额增幅高达114.51%,远远超过了营业收入的增幅。2014年,在其营业收入大幅下降40.28%的情况下,应收账款余额依旧增长了25.77%,这种情况致使应收账款余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上升至75.50%,这意味着,该年度宏大真空实现的营业收入有7成以上在当年是收不回来的。2015年6月,应收账款余额虽然较上一年度有所减少,但依然超过当期的营业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115.76%。应收账款余额持续高位说明该公司现金流入困难,由此带来的风险不应小觑。
截至2014年底,宏大真空的主要应收账款客户排第四位的是中国建材,对该公司应收账款金额合计为915.70万元,其中2~3年的应收账款金额为164.60万元,而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金额则为751.10万元。这意味着2014年,宏大真空对中国建材的销售额应该超过其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金额才对。但实际上,在该公司披露的2014年前五位的客户名单中,并没有中国建材的身影,其排名第5的销售客户为国防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也就是说即使该年度宏大真空有对中国建材实现销售,其销售额也不会超过第5名大客户220.17万元的销售额,但实际结果则是出现了1年以内751.10万元的应收账款存在。
笔者查看了其2012年销售大客户名单发现,该年度中国建材为宏大真空第一大客户,销售金额2834.19万元,这一年对中国建材形成的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为447.60万元,到2013年时,主要应收账款客户名单中已没有中国建材了,公司在2014年中的2~3年164.60万元的应收账款应该正是中国建材2012年销售商品所形成部分,但问题在于时隔两年后,在没有大额销售的情况下,怎么又莫名其妙地多出了700多万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呢?这实在是令人难以理解。
同样令人难以理解的还有其2012年数据。浙江大明玻璃有限公司为宏大真空2012年第四大客户,对该客户宏大真空销售的主要产品为平板显示镀膜生产线设备,实现的销售额为1273.50万元。那么在正常逻辑下,即使全额赊销,其对该客户形成的应收账款也不应超过这一销售额才对,然而据其应收账款大客户名单来看,2012年其对该客户形成的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金额却高达1485.14万元,显然这一应收账款金额超过了公司对该客户实现的销售额,这不是很奇怪的现象吗?
此外,宏大真空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的主要产品均为以销定产。对于整线产品,在签订合同之后公司通常会先行向客户收取预付款,后续生产中向客户收取生产进度款,完成初步验收后向客户收取初步验收款并发货,在客户的生产厂房安装调试并完工验收后收取完工验收款,质保期满后收取质保金。公司的产品在最终完工验收之前,一般已收到合同金额的大部分款项,记入预收款项。这也就是说,公司针对浙江大明玻璃有限公司销售不应该有全额赊销产品的情况才对,那么在此基础上即使算上增值税,也不该形成如此巨额的应收账款才对。
除此之外,宏大真空应收账款还有其它诸多令人怀疑之处,比如在2013年之前,该公司主要应收账款大客户中,存在1年以上应收账款的客户非常少,每年最多不超过2家,但到了2014年以后,其10大应收账款客户中,应收账款超过1年的客户就突然多达8家,前后对比,应收账款回收状况突然出现如此巨大的差距,实在很令人生疑?
客户过于集中,经营业绩飞速下滑
宏大真空的主营业务为大型连续镀膜生产线为主的各类真空镀膜设备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其主要产品真空镀膜设备主要用于生产平板显示器件、建筑节能玻璃、薄膜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做为专业设备生产厂家,由于其商品并非快速易耗品,而是具有耐耗性质的机器设备,因此固定大客户不会很多,需要公司每年都要去开发相应地新客户。
然而笔者注意到,在2012年至2015年6月报告期,该公司前五大客户贡献的销售额分别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1.76%、68.86%、96.97%和97.91%。其中第一大客户贡献的销售额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16.85%、25.00%、45.35%和45.26%,客户趋于明显集中。
资料显示,2014年以来,宏大真空营业收入的9成以上都是来自于前五大客户,其中有4成以上来自于第一大客户,然而,因报告期内第一大客户并不为同一家公司,这意味着如果公司不能及时开发出更多的客户,则企业业绩势必难以持续,这必将会导致经营状况出现不稳定。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反映了,该公司在2013年时营业收入增长幅度还高达54.05%,而到了2014年则一下子下降了40.28%,营业收入波动之大令人瞠目。
而除了营业收入飞速下降,其净利润也好不到哪里去,2012年到2015年6月期间,净利润分别为3487.75万元、3719.65万元、1526.87万元和1752.43万元,其中2013年虽然营业收入出现了大幅增长,但净利润仅仅增长了6.65%,而2014年随着其营业收入的飞速下降,其净利润的下降幅度更是惊人,降幅达到了58.95%。
另外,宏大真空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定制化的大型连续镀膜生产线设备,该类设备生产周期较长。截至2015年10月末,公司已签订合同并进入生产阶段的大额合同不含税金额为6668.62万元,总体金额不高。上述产品预计将在2015年四季度及2016年上半年完工。由于应收账款回收情况不理想,随着账龄的延长,2015年末坏账准备金额可能会有较大增加,公司相应需要计提坏账减值准备的金额可能较高,由此使得2015年全年的净利润金额可能出现大幅下滑。同时,由于在产订单及新签订单较少,应收账款回收具有不确定性,2016 年度公司可能出现净利润为负数的情况。
由上述分析及以往年份的业绩表现可见,该公司经营情况似乎越来越差,其未来发展情况着实令人担忧。
裁员VS扩产
正常情况下,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如果自家的生产技术没有质的飞跃,要想保证产能,除了增加机器设备,另外需要的是增加生产人员的数量和增加员工的工作时间。
资料显示,从2013年到2015年6月,宏大真空的固定资产仅从3356.51万元增加到了3459.61元,增加值仅仅100余万元,而其中机器设备则增加了400多万元,显然,未来公司要扩大产能,员工数量必须要得到保证的,然而奇怪的是,宏大真空却是一直在裁员。
招股书显示,从2013年以来,宏大真空的员工人数从254人一路下降到2015年6月的115人,减员总数超过了2013年员工总数的一半,其中工程与生产人员更是从182人锐减到54人,也就是说该公司有三分之二的工程与生产人员遭遇减裁。
宏大真空在其招股书中表示,由于在其厂区规划建设时,公司的主营产品为真空镀膜机,因此厂区的产能设计为年产150台/套真空镀膜机,但公司厂区建成后实际主要从事大型连续镀膜生产线设备的生产,而此类设备为非标产品,无法合理地说明公司实际产能,因此其招股书中产能均以板材加工量进行了折算。
先不论这样折算产能是否合理,实际上,对于一家采取定制生产模式,产销率一直为100%的企业来说,其能生产出的最大产量才最能说明其实际的生产能力。该公司2013年折算为标准镀膜机的模拟产量高达330台,而到了2014年产量下降到了202台,下降幅度达38.79%。如此快速下滑的产量,再结合其大肆裁员的节奏,记者有理由认为该公司目前真的没有足够的理由去上市融资扩产。
在没有开发出大量新客户的情况下,其一旦募投成功,其产能释放后又该如何去消化将成为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在A股市场上,因产能过剩业绩退步而戴上*ST“帽子“的企业并不鲜见,宏大真空如何确保自己不会成为下一个呢?
下一篇:【每日线报】湖北宜化用酒抵发4成工资 员工敢怒不敢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