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线报】治霾企业科达洁能沈阳3年亏掉4亿 企业指政府违约

       近日,全国大范围上演“雾霾围城”。而在刚举行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第一个议题就是听取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的汇报。一边是战霾形势日渐严峻,另一边却是雾霾背后工业污染治理蜗行。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国内治霾示范项目中,科达洁能(600499,SH)在沈阳法库陶瓷工业园的煤改气项目正在巨亏中挣扎,投产后连续3年亏损。科达洁能董事长边程日前接受媒体访问时称地方政府方面违约。记者通过多方实地采访,尝试全面展现科达洁能沈阳项目中供气企业、用气企业以及政府之间存在的问题,剖析典型“治霾”项目举步维艰的原因。

  面对雾霾,有人出主意,有人做起生意,科达洁能(600499,SH)便是后者。2007年,科达洁能跨界清洁燃煤气化(10.070, -0.06, -0.59%)领域。2012年11月,公司沈阳科达洁能项目(以下简称沈阳项目)试运行,2013年1月,科达洁能控股子公司沈阳科达洁能燃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科达燃气)正式向沈阳法库陶瓷工业园供气。

  不料,被寄予厚望的沈阳项目遭遇窘境。沈阳科达燃气2014和2015年连续大额亏损,共计约2.7亿元。该项目3年亏了4亿元,产能开工率仅为50%,而向科达洁能借的8.86亿元也未归还。

  科达洁能董事长边程认为,这是法库经济开发区政府违约的结果,“进去的时候,政府承诺将来当地工业园区的企业全部采用科达洁能的清洁煤气,但进去以后,政府下不了手,我供气它不要。”

  法库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一位官员则表示,推广用气“应是市场行为”。

  近日,记者走访沈阳市法库县,发现供气企业、用气企业及政府间存在矛盾。

  ●政府失约VS市场行为

  “原本划给我们一半的产能,现在一半的一半都还没用完(满产)。”12月21日,科达洁能证券事务代表冯欣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主要还是政策执行不到位导致项目的失败。冯欣认为,法库经济开发区政府存在违反当初承诺情况。

  “整个沈阳(法库陶瓷)工业园区每小时有80立方米的(用气)需求,(政府)一开始规划的是我们一半,天然气一半。所以我们一开始就是按照每小时40立方米(供气需求)的基建来做的,我们一期就做了一半,20立方米。”冯欣介绍,正是有了政府的承诺,沈阳项目才在一开始就大笔投入。

  前期大笔投入也带来后续较大的折旧成本。科达洁能2015年报显示,其以沈阳项目为主体的清洁能源服务产品的折旧成本为4987.84万元,占期内总成本的24.8%。

  据《华夏时报》报道,2016年12月4日,边程在2016年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表示,公司在沈阳法库投资的清洁煤气项目已连续亏损3年,目前4亿元注册资产已经全部亏损完。对于亏损的原因,边程表示,“环保治理一定是多花钱的事,要么有‘大棒’,要么有‘胡萝卜’,两者都没有,所以劣币不能退出,良币也进不来。”

  不过,政府方面有不同看法。“这个也是市场行为,供需双方还得走市场化(路),政府只能协助。”上述法库开发区官员表示,虽然自己没看过政府方面与科达洁能的相关协议,但“所有的应该都是一种市场行为”,政府方面只能积极鼓励,包括出台相关政策、为企业争取补贴等。

  该官员向记者分析,政府协助推广有一定难度,原因在于,从成本角度,使用科达洁能提供的煤制气要比使用自制水煤气高几百万;从企业公平竞争角度,国内的其他园区并没有完全限制使用自制煤气发生炉,如果政府强制推行清洁煤气,当地企业的成本会增加,和其他地区企业的竞争难言公平。

  2015年,法库经济开发区提出“推广清洁能源”计划,预计在2018年实现园区内企业全部清洁用气。经过估算,全部改造完成大约需要4亿元,这对于经济下行中的东北县城而言“压力挺大的”。就在前两年,法库县经济开发区对陶瓷工业园区内的原料厂进行了全覆盖式的脱硫除尘的设备改造,累计投入3亿元。

  根据法库经济开发区的预测,陶瓷工业园2016年预计产值为70亿元,而沈阳法库县政府官网消息显示,2015年1至4月,陶瓷园区就已实现产值82.79亿元。法库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宣传部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受宏观经济影响,2016年预计产值较上年有较大下滑。

  “我们现在的一个想法是,上级部门能不能从推广清洁能源给一些政策,省市补贴一点,企业消化一点,当地政府解决一部分。”上述法库开发区官员介绍,沈阳市发改委曾两次来调研,但尚未有结果。

  ●4家用气企业“不想用”

  据上述法库开发区官员介绍,在法库的陶瓷工业园内,目前使用天然气的是21家企业的部分生产线,使用沈阳科达燃气的是4家企业共计8条生产线。而在接下来推广清洁用气的过程中,企业只能在使用天然气和沈阳科达燃气的煤制气中选择,煤制气价格相对便宜,沈阳科达燃气自然可以拓展市场,而下游企业认识到环保治理的大环境,也“比较支持这项工作”。

  然而,记者走访的几家用气企业都颇显无奈。“我们今年就不想用他们(沈阳科达燃气)的气,我们要用天然气。”用气企业生产负责人李华(化名)向记者说道,在最初订立合同时,双方就约定好,如果用沈阳科达燃气的成本比自制气高,可以选择不用,然而现在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记者也从其他用气企业证实了用气企业“难脱身”的无奈。另一用气企业负责人刘强(化名)向记者表示,企业实际上是不想跟沈阳科达燃气合作,“多少钱都不想合作”。但科达洁能方面“过来找我们谈,非得用,因为停下来对他们影响太大。投资十多个亿,都没有钱了,(形势)非常严峻。”

  据刘强介绍,4家用气企业的负责人也常就用气问题进行沟通,“不想继续用气”是统一的态度,而用气企业与科达洁能之间有设备上的合作,也是他们仍然坚持合作的原因之一。

  记者了解到,用气企业不愿继续用气的原因,包括用气成本高、供气周期短等。

  据李华、刘强测算,使用沈阳科达燃气要比使用自制煤气每年每条生产线高出约300万元,较原来的成本高出12%~ 13%。而早年间煤制气和天然气相比,在价格上还有较大优势,但2016下半年煤价上涨后,用煤成本升高,沈阳科达燃气的煤制气与天然气之间的价格差距逐渐缩小,沈阳科达燃气的吸引力相对下降。

  另外,用气企业认为,沈阳科达燃气有意缩短供气周期。“正常的话是生产到现在(12月份),但11月15日他们(沈阳科达燃气)就停了,停了我们就没办法生产。”前述两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沈阳科达燃气供气晚一个月,停供早一个月,“一年生产周期缩短了两个月,这影响很大。”

  科达洁能此前在回复上交所2015年报问询函中,对沈阳项目供气周期短的解释是,“由于沈阳地处东北,受冬天极寒气候和当地建筑业施工周期影响,该项目年运营时间约8个月。”

  但用气企业并不买账,“只是科达洁能的借口,他们为什么这样,我们给他订的是年度合同,一年一价,去年(2015年)我们是年初订得价格高,后来价格低了,他们去年不也生产到12月份,今年初订的价格低一点,后来煤涨价了,他们成本高了,所以他们就找理由不供气了。”李华向记者说道。

  上述两位用气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4家企业明年和沈阳科达燃气的合同将采用浮动价格的模式,仍然签订年度合同,但用气价格随每月的煤价浮动。

  科达洁能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明年跟下游几家陶瓷厂客户的合作正在沟通中,部分用气企业的此前气款尚没结清,公司要求是把前期的应付款全部付清再签合同。

  对此,李华表示,由于沈阳科达燃气供气不稳定,使得其产品质量受损,按协议应当赔偿。而刘强则表示,他们只欠沈阳科达燃气400万元左右,并且“一个月(用气气款)就四五百万元,每年初都结清。”

  ●推广陷利益博弈僵局

  一位接近沈阳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的人士介绍,科达节能的沈阳项目是“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的项目之一,申报时共计划建造两期,国家发改委预计拨款9000万元,占到沈阳法库县“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申领资金的60%,目前已经拨款到位4500万元。

  上述法库经济开发区官员介绍,沈阳科达洁能正准备筹建第二期,“手续已经办完了,2017年差不多(可以建设)”。

  但是,从2013年投入运营开始,沈阳科达燃气的用户一直只有4家企业,运营4年来,一直没能击退在拓展用户上遇到的“拦路虎”,连年亏损之下,沈阳科达燃气也在观望。“一期的产能都没有用上,二期肯定也不会快建。”冯欣表示,“我们沈阳的项目之所以亏损,就是因为没有满产。”

  “表面看上去,法库县政府应该是把锅炉拆掉,但是他签的协议也有一些问题,纳入(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的,只拆掉一半就可以了,那就会出现拆谁不拆谁的问题,因为拆掉的就变相给企业增加成本。”上述接近沈阳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的人士表示。

  科达洁能认为,其连年亏损的关键就在于没能满负荷生产。据冯欣介绍,沈阳项目的开工率仅为50%。

  “整个法库陶瓷工业园区用气需求大约是2000万立方米/日,科达燃气纳入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的是1000万立方米/日,而科达燃气现在已经投产的是500万立方米/日;目前园区内企业有44家左右,如果按比例计算,500万立方米/日(的供应)应可以满足12家企业用气,而实际上科达燃气的用户实际上只有4家。”上述接近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的人士也证实了科达燃气一期工程的运营现状较规划相去甚远的情况。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多位受访者都表示,未满负荷生产的关键在于自制煤气炉难以取缔。而当记者询问用气企业对于法库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提出的“推广清洁能源”计划时,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主表示不看好,“从2012年就开始说,要取缔早取缔了。”

  “全部推广对我们4家是好事,但是(现在)政府这边又不让我们4家用煤气炉,他们(政府)又扩展(取缔)不了别的煤气炉,搞得都挺难受。”刘强表示。

  上述法库开发区官员坦言推广清洁煤气有难度,没强制取缔自制煤气炉是痛点。

  上述接近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的人士则认为,拆炉还得环保口先上。“如果没能都达到排放标准,这事就比较简单了,正常按环保法罚,这边一罚,生产成本自然就高了,然后就会选择改用煤制气。但是如果真全都达标,事情就比较复杂了。”

上一篇:【每日线报】翼支付被指莫名冻结用户账户 回应称系用户原因导致
下一篇:【每日线报】信威集团负面新闻缠身 为何能入围上证50成份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