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士之疡:雷士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失利或出局
持续了近一个月的雷士照明风波还在继续,创始人吴长江能否顺利回归,目前仍未有定论。
原本承诺在8月1日会对经销商、员工的诉求给出答复的雷士照明董事长阎焱,在8月1日依旧没有任何表态,答复期被推迟至8月10日。只是持续15天的员工罢工结束,雷士照明的工厂开始恢复生产。
但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场由雷士照明“迁都”重庆所引发的高层争斗,以及员工罢工闹剧,无疑将给雷士照明未来发展留下难以逾合的“伤口”。
“这场内讧对雷士照明的影响已不可扭转,或将让雷士照明在未来照明市场竞争中失利或出局。”中国照明学会有关负责人对《新产业》说。
全面罢工
7月13日,雷士照明在香港证交所停牌,暂停股份买卖。直到本刊记者截稿之时,也没有恢复股份买卖。
7月13日,《新产业》记者在惠州汝湖镇雷士工业园看到,惠州雷士照明办公大楼到处挂着“吴总不回来,坚决不复工”等条幅,所有员工均在车间流水线上在岗停工。三四辆前来运货的卡车被迫停在工业园门口,卡车司机被告知,只能空车而回。“订单快速下滑,工厂开工不足,员工薪水降低,是员工罢工的关键原因。”惠州雷士照明体系办部长张美红对《新产业》表示,吴长江离职的短短两个月里,雷士照明股价大跌近三成,业绩下滑,6月份订单量同比下滑了近六成。
张美红表示,公司股东施耐德的代表张开鹏出任雷士照明CEO,还有来自施耐德的张新宇和李瑞分别接任雷士照明海外与国内销售业务,“但他们根本不懂行,否定了雷士之前的发展战略。”
雷士照明惠州工厂一位工人透露,工厂生产量从今年初就已开始减少,工厂也开始实行每周双休制。5月和6月,员工不但没有加班,一个月的休息时间多达十几天,员工每月只能拿到保底工资。
“6月底开始的半个月里,工厂已有70多名员工离职。但是作为在雷士照明工作了五六年的老员工,有点不甘心,愿意赌一把,赌吴长江肯定会重新回来董事会,给员工们一个交代。”上述工人说。
业绩的快速下滑,成为雷士照明全体员工罢工的重要原因。
在此前一天的7月12日,雷士照明80多名中层管理人员和36家运营中心代表在重庆向阎炎和施耐德“逼宫”,要求吴长江重回雷士照明。会议现场气氛激烈,运营商甚至放出话来,如果吴长江不回来,他们将另创品牌经营。
7月12日的会议上,雷士照明代表向董事会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吴长江被重选为公司董事长和执行董事;二是,董事会任命管理层和经销商的代表作为公司额外的董事;三是,董事会授予管理人员和核心人员期权;四是,雷士照明现有的管理层某些成员应该更换。
阎焱在无奈中,被迫承诺8月1日前给具体答复。但雷士照明中层管理人员对此结果并不满意,随后,7月13日,雷士照明在惠州、重庆和上海的所有工厂全面罢工。
一系列事件将雷士照明高层争斗推向了最高潮。
风波乍起
在如此激烈的争斗爆发前,吴长江和资方的矛盾其实一直都没有摆上台面。双方都保持着某种节制甚至是“默契”。
5月25日,雷士公告称,创始人吴长江“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和CEO等一切职务,退出雷士董事会。6月中旬,坊间开始流传“吴长江被调查”的说法。
6月14日,吴长江还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报平安,同时透露,13日中午曾与“赛富大佬阎焱先生(我的投资者,多年的合作伙伴)一起共进午餐”。
6月19日,吴长江缺席香港的股东大会,雷士董事会公告称,将调查吴长江遭有关部门调查的传闻,以及由此可能对公司造成的影响。此举被解读为“划清界限”。
6月25日,吴长江接受媒体专访,承认因前顾问在重庆涉案,曾协助有关部门调查;但坚称辞职系身心疲乏等个人原因。
转折点出现在阎焱公开评论此事之后。7月上旬,阎炎在其新浪微博上批评吴长江“草莽”。随后,吴长江发了针锋相对的言论,并从香港回到内地。
至此,吴长江与资本方的矛盾全面爆发。双方相互揭秘,曾经被隐藏的关联交易和秘密交易不断曝光,吴长江、阎焱和雷士照明在外界的声誉饱受质疑。
其实在雷士照明迅速成长的初期,吴长江与资本方曾经有过一段蜜月期。
2005年,吴长江与雷士照明另外两个创始人杜刚、胡永宏决裂,在经销商的拥护下,吴长江胜出,而雷士照明给两位出局的创始人赔偿分手费1.6亿元。这一赔偿让雷士照明的资金链开始紧张。
为了弥补这一资金空缺,吴长江到处找钱。
2006年8月,吴长江找到软银赛富的中国区总裁阎炎,阎炎随后投给雷士照明2200万美元,占股35.71%。
2008年,雷士照明为了收购世通投资公司,高盛的许明茵进入,出资3656万美元,软银也再次出资1000万美元。
这一次投资中,吴长江失去了第一大股东的地位,持股情况分别是:软银赛富占36.05%,为第一大股东,吴长江占34.40%,为第二大股东。
2010年5月20日,雷士照明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一年后,施耐德作为战略投资方入股雷士照明,斥资12.75亿港元,以每股4.42港元的对价获得雷士照明9.13%的股份,成为第三大股东。
业内人士透露,施耐德入股雷士照明,背后的撮合者也是阎炎。
作为电气领域的全球500强企业,施耐德的楼宇以及住宅电力解决方案是五大核心业务之一,引入施耐德时吴长江期望形成这样一种协同效应:施耐德每接一个电气工程项目,雷士照明就可以配套相应的照明解决方案。
相信所有人也没有想到,当初的期望还没来的及实现,却形成眼前的僵局。
重庆导火索
回顾雷士照明风波发展前因后果,吴长江将雷士照明总部迁至重庆,是雷士照明高层争斗的主要导火索。
《新产业》了解到,在7月12日激烈的大会上,董事席上一位占股近10%的雷士股东吴建农宣称,雷士公司的股价下跌,主要是由吴长江系列事件所致。
2 0 1 1年1 0月,吴长江将雷士照明总部从惠州搬迁至重庆南岸区。搬迁之前,重庆万州生产线产能已超过惠州生产基地。吴长江此举也被外界解读为:
雷士照明向LED照明业务转型布局。
但阎焱对外透露,吴长江与重庆南岸区签订的总部搬迁协议,董事会完全不知情。而搬迁公司总部以获得当地政府的奖金和土地方面的好处,也与雷士照明上市公司完全无关。
3月21日,重庆南岸区委书记夏泽良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该事件最终导致随后的雷士照明高层争斗风波。
对于雷士照明股东方施耐德来说,这无疑是接管雷士照明经营权和改造雷士照明经营模式的最佳时机。但阎焱和施耐德没有想到的是,作为雷士照明的创始人,吴长江对雷士照明的控制,早织成了一张从渠道、供应商到公司中层管理干部的紧密网络。
就在雷士罢工的当天,吴长江即飞回重庆与经销商们吃饭“安抚”,这种亲密关系是在长期的信任与合作中形成的。
在2005年吴长江与另外两大创始人分手事件中,即取得了经销商们的绝对支持。此后,吴长江加大了对经销商的授信额度等优惠。
除了经销商网络外,吴长江还掌控了雷士大部分的供应商体系,多家重要供应商直接由吴长江的亲属占股。
在雷士照明的五大供应商中,由吴长江的岳父占股49.67%的重庆恩纬西一直为雷士制造照明产品。2010至2012年双方的交易额度分别高达4.39亿美元,7.7亿美元,19亿美元。
为雷士照明提供五金和烤漆产品的供应商惠城区长鑫五金加工厂是吴长江的表亲殷研所开,2010年至2012年双方年采购额度分别达3.07亿美元,3.07亿美元和3.22亿美元。
此外,由吴长江岳母陈敏占股的中山市圣地爱司、重庆恩林和山东雷士也是雷士照明重要的供应合作,上述公司使用雷士商标、分销网络销售他们所生产的家居灯具产品,向雷士照明支付6%-8%的佣金。这三家公司中,陈敏分别占股圣地爱司40.93%,占股山东雷士48%,占股重庆恩林36.20%。
还有雷士照明中层管理人员与雷士照明和吴长江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雇佣和上下级管理关系。 雷士照明高层向媒体承认,雷士照明员工和经销商的确曾将购买股票资金打入吴长江账户,目前约70名雷士照明员工还通过吴长江持股,总额在1000万元以内。可想而知,这70名雷士照明员工绝对不会是普通工人,应该以雷士照明中层管理员工为主。
雷士之伤
施耐德对雷士照明原有发展策略的改变,遭受雷士照明原有利益集团的阻碍,同时也给雷士照明未来发展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因为,目前照明市场正处于转型LED照明的关键时刻。
雷士照明2011年财报显示,2011年雷士照明收入5.90亿美元,同比增长24.90%,实现净利润8650万美元,同比增长25%。雷士照明称,业绩的增长主要归于销售管道的不断扩张。2011年,雷士照明在原有的36家独家区域经销商2968家专卖店基础上,增开了158家专卖店。
2011年年报显示,雷士照明首次将开发专业工程客户作为主要增长点之一,而专业工程正是目前LED照明产品的主要应用市场。而2011年7月雷士照明引入施耐德的主要目的,也正是看中了其在大电气工程上的突出优势。
雷士照明品牌宣传部负责人陈艺飞告诉《新产业》,刚刚引入施耐德资本时,雷士照明与其签订了为期十年的“销售网络战略合作协议”,即施耐德的电气产品在雷士的各大运营专卖店销售,而雷士照明灯具产品应用于施耐德的电气工程。
“目前来看,施耐德的产品已经在所有的运营店铺货,而雷士照明依赖于施耐德的电气工程,却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效益。”陈艺飞说。
然而,施耐德对雷士在大工程项目上并非毫无帮助。雷士照明2011年公告中,其业绩增长点之一正是新增了19家大工程客户,19家工程客户在2011年贡献了5655万美元收入。雷士照明区域运营中心有关负责人证实,这19家专业工程客户是在施耐德的参与下获得的。
2011年9月,施耐德的李新宇出任雷士照明副总裁,分管商业照明工程及项目审批。李新宇对项目进行了把控,并多在经销商会议上强调,工程业务不是雷士照明现有运营中心可操作的。
雷士照明江苏运营中心负责人邹荣说,在雷士照明现有运营中心产品比例中,工程产品占所有照明产品的比例还不到10%。这也是施耐德要另建渠道的原因之一。但施耐德的这些做法损害了原有渠道经销商的利益。
邹荣说,雷士照明一直是独家区域经销制,但是对于施耐德来说,就希望在一个地区开展多家运营中心,经销商们当然不干了。
对于施耐德是否如外界所言降低了经销商的授信额度时,邹荣否认了这一说法,并说“是怕他将来这样做才这么说的。”
冲突同时发生在雷士照明增长较大的海外市场上。
近年来,海外市场一直是雷士照明收入增长点。2011年雷士照明国际市场收入1.34亿美元,增长了34.30%,超过国内市场22.40%的增长速度。
6月1日,董事会任命施耐德亚太区的李瑞出任雷士照明海外销售系统首席运营官。李瑞上任后,否定了雷士照明原有的海外市场模式,认为其过于流程化、制度化。李瑞将把几十号个销售精英从原有职位中抽出来,组成团队搞项目。但团队还没有开始真正运作,罢工事件就已经发生了。
此外,按照雷士年度公告的计划,其将于2012年计划新增400家专卖店,并物色具有核心技术和管道的企业进行收购兼并。但负责投资并购的副总裁殷慷已经于5月底离职。
内伤难愈
7月19日,有雷士照明经销商致信阎炎,说罢工期间运营中心每天的损失已经达到1500万元。
7 月2 7 日, 雷士照明工厂恢复生产。在同一天里,36家运营中心的经销商在中山召开会议,雷士照明副总裁穆宇参加了会议,商讨成立新的公司。
“新公司的成立目前还不明朗,只是在商讨当中,规模不会太大,主要做LED照明。”一位参会的经销商表示,成立新公司的行为已经与雷士照明没有太大关系了,请吴长江出来的可能性也不大。
目前吴长江在雷士照明的股权达19.53%,仍为第一大股东。吴长江一旦和经销商另创品牌,则意味着雷士照明将成为空壳公司。
雷士照明一不愿具名的经销商向《新产业》坦言,在这一次风波中,经销商们之所以自始至终力挺吴长江,其实也是想借此维护他们本身在未来照明格局中的利益。
如此看来,如果吴长江最终重返雷士照明董事会并掌握管理权,短时间内也将维护原有的独家区域运营制。即拥护吴长江重新上位的“功臣”的利益然而,在传统照明企业纷纷转向LED照明的当下,旧的渠道和运营体系已经成为一个不小的包袱,像运营中心专卖店的模式已经难以承接LED大工程项目的容量,如果吴长江无法搬动这座大山,雷士照明转型LED照明脚步必将越走越艰难。
业内人士分析道,无论吴长江能否重返雷士照明,结果都不容乐观。鉴于雷士照明如此低的股价,资本方不可能在短期内退出,双方的矛盾斗争将会一直延续下去,直接影响雷士未来具体的业务运营。
深圳同伟创业合伙人丁宝玉对记者说:“吴长江这种做法有点过了,特别是对于一个选择了境外上市的企业而言,不仅需要在对外资投资者负责,更需要对公众和股民负责,吴长江挟持员工和经销商‘逼宫’董事会,已经严重损害了公司和股民的利益。”
丁宝玉认为,人民币跟境外资本的本质区别就是,人民币资金拿的是境内GP(general partner(一般合伙人),指在股份公司中给有资本的投资者管钱的人)的钱,可以形成一定的协商,可能合同没有那么严格。但阎炎代表了境外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伙人),指在股份公司中的出资人)的利益,境外LP讲究企业制度,必须遵守契约精神。
丁宝玉说:“事情既然已经发生,就会有一个折中的方案出来。但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对双方都是两败俱伤的结果。”
下一篇:北京胡同平房成投资新宠 每平米10至12万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