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电信行业:“垄断暴利”还是竞争惨烈?

  “有人说中国移动垄断,事实上通信资源早已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我们没有任何垄断资本。”在不久前举行的2012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如是说。

  在一些人眼里,电信行业是“板上钉钉”的垄断行业,而且在不断地利用其垄断地位牟取暴利。然而,在了解电信行业的人士,以及电信行业从业者看来,这种说法却很“冤”:一次又一次的改革重组,KPI考核指标“亚历山大”,“乐此不疲”的价格战,基层员工苦哈哈的“丝”生活,完全是一个白热化竞争的市场现状,怎么能称之为垄断暴利呢?两种看法针锋相对,事实究竟如何呢?

  专家认为,在国内诸多所谓的垄断行业中,电信行业是国际化、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经历多次伤筋动骨的改革重组,我国电信业实际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充分的市场竞争格局。

  多年来,政府主导电信行业进行了多轮改革。1994年中国联通成立,电信市场的垄断地位开始被打破;1999年原中国电信被拆分成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3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同时,网通公司、吉通公司和铁通公司获得了电信运营牌照,形成“数网竞争”的市场格局;2002年原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被按地域再次南北拆分,南方21省份仍称中国电信,原北方10省份电信公司、网通公司以及吉通公司合并成立中国网通;2008年,新一轮电信业重组降临,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国内基础电信运营商由6家变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3家全业务运营商。可以说,电信行业已经成为国内垄断行业改革的试验田。

  多次的改革重组,加上全球信息通信技术迅猛发展,国内电信业的竞争放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看都是激烈甚至惨烈的。对于社会公众而言,这种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一方面带来了电信资费水平的连年下降,另一方面也扯下了电信企业所谓“暴利”的外衣。

  对于电信行业来说,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常态。我们最常看到的,是同质化竞争下不计成本的价格战,是为争取一个大客户“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层层压价,是为发展用户“白加黑”、“5+2”的摆摊设点,是开学潮、民工潮下的全员营销。最近iPhone 5上市引发的微博口水战、价格战同样印证了这一点。如果说价格战还只是电信业竞争的“温柔手段”,那么在每年8~9月份的校园营销中,与学校签订排他性协议、高价收高竞争对手手机卡、在录取通知书中夹寄宣传资料、在火车站汽车站接送新生抢占客户等竞争手段就更加“露骨”,至于不时出现的为抢夺学生客户大打出手、剪断对手通信光缆,更是电信行业惨烈竞争的写照。

  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之下,电信资费持续下降。据相关部门核算,从2003年年初到2011年年末,全国电信业务综合资费水平下降64.7%。“十一五”时期,我国电信资费5年下降了41.93%,拉动CPI下降0.13~0.45个百分点,充分发挥了价格指数“稳定剂”的功效。与煤、电、水等其他行业价格普遍“涨”声不断相比,电信业的价格走势一路向下,这样的行业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专家指出,在CPI不断上扬的今天,电信资费一路走低,在很大程度上是电信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

  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电信行业所谓的“暴利”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我国社会平均利润率大体是10%,工业部门的利润率大致在7%左右,且少数大型企业提供的利润占了大多数,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毛利率为6.71%。而根据2012年第三季度运营商财报显示,今年前9个月,中国电信净利润大幅下降,比上年同期下降8%,净利润率仅为5.98%;中国联通净利润仅54.5亿元,净利润率也只有2.9%。就算是净利润最高的中国移动,其净利润同比也仅微增了1.4%。专家认为,随着电信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更趋激烈,企业利润率还将持续下降。

  是垄断暴利还是惨烈竞争?结论已经不言自明。如今的中国电信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移动互联网业务对传统通信业务的加速替代和分流,信息通信技术快速演进对基础通信服务能力的考验,重重压力之下,电信行业更多需要思考的早已不是如何牟取“暴利”,而是如何保持“微利”发展、如何竞争合作这些更紧迫的现实问题。

        来源: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作者: 洪黎明

 

上一篇:服装零售业变革:"电商下水道"VS"传统下坡路"
下一篇:3D生物打印10年后商业化:或诞生11亿美元市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