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支付:获牌一年没起色 仍是“非主流”
今年1月初,央行又发放了26张第三方支付牌照,总数已达223张。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这三家运营商是在2011年末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相比众多的获牌企业,三家运营商的实力可谓强大,原本以为他们在第三方支付市场掀起大风浪。但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过去一年它们走的颇为坎坷。
过去一年未有起色
2011年最后一天,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拿到了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支付、固话支付三块牌照,中国移动则拿到了除去固话支付以外的两块支付牌照。
从去年的情况来看,运营商对第三方支付业务并没有采取大动作,少数几项与支付牌照有关的移动支付业务也进展得并不顺利。比如某运营商和中石油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推刷手机减免油费的活动,这比当时中国银行推行的同样活动优惠力度更大,但是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而记者登录三家运营商的手机支付或手机钱包的页面时,也明显感觉到这种惨淡,“合作商铺”的区域留着不少空缺,写着“待定”。而各种促销活动也显得相对陈旧单一,基本是一个活动,从年头持续到年尾。对此,上海的两家运营商人士表示,在过去一年,他们在移动支付领域,基本是持观望态度,因此没有采取特别大的动作。
上海某运营商支付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他最大的感受是,第三方支付牌照对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作用不那么明显,“运营商在做的、想做的好像都与牌照的关系不大。”
实际上,运营商第三方支付业务上没有太大作为在其发牌之初就埋下了伏笔。
在分析人士看来,运营商当时能够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是利益博弈后的结果,博弈的双方是运营商和银行业。双方最终妥协,结果是,运营商虽然获得牌照,但是业务范围被紧紧限制,运营商从事的业务种类比很多小规模获牌企业都要少,尤其是最重要的两项业务(互联网支付业务和预付卡发行、受理业务)没有开放给运营商。央行的态度表明,只希望运营商做与自身业务紧密相关的支付业务,不希望运营商直接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竞争。
挤不进主流商圈
虽然有庞大的用户基数,但是这并没有给运营商的第三方支付业务带来太大助力,他们甚至屡屡被主流商圈挡在门外。
运营商的第三方支付模式与银联的POS机在制式上无法融合,因此在推手机支付时,运营商不得不自立门户,但这也给它们的进场埋下障碍。“商铺设的门槛太高,运营商想从中分一杯羹太难。” 上海某运营商支付业务负责人透露,他们早前曾与家乐福有过合作,但最终因为使用人数太少,手机支付专用的POS机就这样从桌子上被挪到了桌子下,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商户不愿让第三方支付进场,尤其是在第三方支付未形成规模的情况下,对他们的盈利体系造成影响。” 一位零售商向记者透露说:“对于商户而言,多一种支付方式,就等于多一种清算方式,会影响资金的回笼。另外,为了熟悉运营商的第三方支付,商铺还需要培训专人,但真正用移动支付的消费人群很少,久而久之,他们就不愿意投入这笔人力资源的开支。” 事实上,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城、超市开始各自圈地,发放专属的预售卡,对于运营商主导的第三方支付而言,进场的难度将更大。
为了发展商户圈,运营商更多开始选择与银行合作。但也有业内人士并不完全看好运营商与银行合作的模式,“由于技术原因,不同银行写入密钥不同,用户受理模式也不同,再加上手机卡空间有限,因此一般一家运营商通常最多只能与一家或几家银行合作,用户数也仅限这家银行现有的人数,对更大范围的推广而言并不是长远之计。”
移动支付标准确定后的压力
去年年底,央行发布了移动支付标准,并确定为银联13.56MHz标准,这给运营商也带来巨大的压力。
“2012年,我们之所以观望,主要还是想等标准最后尘埃落定。” 上海某运营商支付业务负责人称,他们之前还抱有侥幸心理,主要是因为以往对2.4GHz制式的芯片和终端投入实在不小,“在千万级投入左右吧。”而新制式的芯片卡换卡成本是100元一张,按照老客户的10万基数算,这笔开支就不是小数目。
上海移动的相关人员也透露,虽然目前移动用户中,仍然是新老制式并存的状态,但事实上,之前移动主推的2.4GHz模式下的NFC卡正逐步淡出,而之前曾经铺设的地铁、超市的签约用户在逐步减少。比如在上海,地铁站所有印有“手机钱包”标志的终端要进行大规模更换,这就等于之前的投入基本全部作废。而接下来,新的13.56MHz制式芯片更换,他们也要承担所有更换成本,“但是不做就要淘汰。”
为了迅速扩张,中国联通在去年和招行联合推出SWP-SIM卡模式——即将安全支付芯片放置在手机SIM卡中。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模式面临的挑战也很大,“运营商之所以做移动支付业务,主要目的是拉动流量和增加用户黏度,从这个角度讲,在NFC各种模式中支付卡+通讯卡的模式是最容易被运营商接受,即可以借助银行POS机在商户中的普及达到快速扩张,操作难度不大。但这种双卡叠加的芯片一般会比普通的SIM卡厚,为了适配这种新型SIM卡,势必要对终端进行改革,这涉及到巨大的成本支出。”
下一篇:传统渠道被弃:不给运营商“打工” 就得关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