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限购发酵:部分电商进口奶粉销量大增七成
近期华人在全球奶粉市场扫货引发的矛盾爆发,新西兰、中国香港、德国等地都开始采取措施限购。香港等地的限购带来内地奶粉代购价格的上涨,而一些电商则趁机“抢食”空出来的市场。
但从实际情况看,电商的价格优势并不明显,因为境外奶粉厂商为了兼顾线下市场,并不会容忍线上价格过分低于线下。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指出,超过九成的妈妈使用代购渠道主要是因为对本国奶粉不放心以及境外价格优势,电商渠道即便是纯进口奶粉也很难获得消费者信任。
电商抢食
香港等地的限购让电商看到机会。
昨日,记者从1号店获悉:香港限购令经过上周末的发酵后,该平台的母婴类奶粉销量比上周一增长50%,其中进口奶粉的销量同比增长70%~80%。
“我们预计进口奶粉的增长,至少会持续一周。”据1号店高级商品经理裘怡中介绍,目前,1号店的自营奶粉品牌为30个左右,其中进口奶粉品牌近20家;与线下实体店相比,进口奶粉的价格略低15%~20%。
在限购令的影响下,1号店表示将加速上线新品牌的进口奶粉。“我们的优势在于沃尔玛的全球采购资源,在增加进口奶粉的权重方面,1号店与沃尔玛早已达成共识。”裘怡中表示,目前,1号店已经在搜索、排序等方面给予进口奶粉更多的权重。
其他电商平台也看到了潜在市场的商机。天猫日前宣布将联合达能和雀巢,启动双方旗下六大品牌在天猫上提供海外原产地直供销售。
据天猫总裁张勇透露,除了将采用通常的B2C销售模式外,天猫将更多尝试C2B预售方式来销售。即消费者下订单后,品牌商从境外的原产地直接供货,送到海关清关,最后通过快递递送到消费者手里;这样的直供形式将缩短供应链路。
昨日,京东商城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京东正在与品牌商就是否可开放境外原产地直供事宜,进行积极沟通。目前,京东开放平台有30多家国产奶粉品牌,外资奶粉品牌有近20家,进口品牌占比超30%。京东自营的奶粉品牌大约70家,进口的品牌占到90%左右。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电商自营品牌或开放平台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其价位大致介于“个人代购”与“线下购买”之间,香港奶粉限购令一出,各大电商平台都看到其中潜在的商机,欲在此分羹。
线上线下价格管控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电商自营品牌或开放平台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其价位大致介于“个人代购”与“线下购买”之间,香港奶粉限购令一出,各大电商平台都看到其中潜在的商机,欲在此分羹。这也是电商平台向垂直细分领域发力的表现。
但事实上,电商的价格优势并不明显,厂商为了兼顾线下市场,并不会容忍线上价格过分低于线下。
一家进口奶粉国内总代理经销商告诉记者,由于很多奶粉厂商要兼顾到线上线下价格不冲突,会尽量维持线上价格跟线下价格的一致性,因此,价格优势其实并不明显。加上运费价格差距并不大。
多美滋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电商货源依旧是通过经销商拿货。那么从经销商角度来看,经销商依旧会控制好线上线下价格不会有太大出入。
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目前仍有部分进口品牌奶粉诸如可瑞康(Karicare)正规渠道只在线上销售,通过省去多层销售渠道,同等品质的产品价格会比其他产品低两到三成。
奶粉行业专家也指出,境外代购奶粉中,六成以上是由于对本国奶粉的不信任,即便是国内纯进口的奶粉;三成是考虑到境外价格优势更明显,一般而言,境外代购要比国内便宜三成左右。还有一成是一些内地游客顺便购买带回来。也就是说,更多的妈妈选择境外代购奶粉是因为不信任本国销售的奶粉,他们会找出各种理由来“嫌弃”本国进口奶粉,诸如“国内标准跟欧版不一样”、“进入国内有一个分装过程”、“国内监管不够严格”……虽然以上观点并无证据显示,但妈妈们显然不想冒这个风险去购买国内版本。
记者从多位经常在香港代购的内地妈妈处了解到,会继续坚持采购香港的奶粉,如果实在买不到,会考虑通过其他渠道到欧美等国购买。
在信任度以及价格上优势并不明显的电商渠道,能否抢食到限购而空出来的市场依旧是个大问号。
下一篇:盛宴or疯炒:龙头遭疯狂炒作 “3D打印”虚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