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投顾之苦:半年3亿签约任务 荐股全靠消息
本应以服务为本的券商行业,受市场投机、券商定位、制度缺陷和专业人员缺乏等因素制约,却充斥着最恶劣的口碑。在此背景下,各种基金产品却漫天飞舞,作为营销前线的营业部,从老总到员工都感到压力山大。
临近年终,股市行情展现一缕曙光,安静的投顾群慢慢热闹起来。这里都是各家券商的投顾,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在投顾业务刚开展时,大家自嘲为丝投顾群,如今,网络语言越来越发达,似乎描述券商营业部丝投顾们的生活,“关灯吃面”一词更为贴切。
我在一家中型券商的深圳某营业部做投顾,也是这个投顾群的一员。当初从IT专业小硕毕业后,带着追求财富、出人头地的梦想,毅然走向万人羡慕的金融行业。因我是农村家庭出身,求学生涯异常艰苦。如今,工作三年有余,感觉生活又回到了原点。
初出茅庐
对于投资顾问来说,三年时间不算长,但我已饱经沧桑。2007年,在上证指数5500点时,连K线都看不懂的我,接受了股市魔力的感召,纯粹的投机心理,带着奖学金和勤工俭学所得的3万元进入股市。短短一年后,我已经赔了两万,这是我给股市交的第一笔学费。
记得当时中国平安也从101元跌到了历史最低的19元,如今回想起马总(马明哲)当年亲口说,平安股票值170元,只觉得自己当时过于单纯,听信了很多所谓牛人的话。后来,我才渐渐知道,他们都管这些研报和观点叫做讲故事,只是内行看逻辑,外行看结果。
然而,我并没有被这最初的失败打倒。2009年,毕业进入券商营业部后,还是有些激动。尽管这只是一家中型券商的一个中型营业部的IT部门,我做的还是自己从事IT研究以来最低级的工作。因为有梦想,所以不觉得失落和辛苦。记得我的第一件工装是件蓝色衬衣,领导们常讲“当年进入券商,发的衣服是金领的,证券当时也是金领行业;后来改成白领,而现在变成纯粹的蓝领”。
当时,营业部每周至少都要搞两次股市沙龙,不定期会有技术派高手们的讲座。作为一名IT人员,我帮忙布置会场,顺便可以免费听课。这些课的学费都是五位数的,以前知道在券商和银行钱就是个数字,但见到这么多人甘愿花那么多钱听课还是第一次。
就这样,我从技术分析开始了股市研究。三个月后,我被调到另外一家营业部任IT经理,主要从IT技术角度服务一帮权证客户。在那我见识到了技术分析的魅力,也第一次见到5万元的账户一天可以打900万的交易量,而行情好时,100万的账户每天可稳赚10个点以上。
这些客户与我年龄相仿,却个个是百万富翁,这也深深刺激了我。于是,我每天不厌其烦地拜读、研究《证券操盘技术》、《缠中说禅》、《幽灵的礼物》、《亚当理论》、《波浪理论》、《趋势交易法》等技术分析为主的书籍。渐渐地,我感觉自己已经入门,并找到了方向。
2010年4月,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后,我所在的营业部的一名高手,用纯技术手法超短线操作盈利11倍,也让我感觉到梦想在慢慢靠近。当时不知天高地厚的我,用纯技术手法指导一位志趣相投的朋友操作股指,结果我们仅用一周就赔到开不了仓。通过这一次,我认识到,天使与恶魔仅一念之差。于是,我用自己的积蓄补偿了朋友,从此也不再指导他操作。
即便如此,我也没有丧失对成功的渴望,但认识到了战胜市场的难度:技术分析只能成就一小部分人,同时还要靠运气,靠个人条件和性格。真正的分析师应该是,通晓国内外经济状况、政策导向,只是用技术分析去选时。
接近真相
作为一名投顾人员,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我已进入第二个阶段——唯我独尊,霸气外露。而对于基本面的研究则仍处于第一阶段——遇强则弱,遇弱则强。通过对海量研究报告的通读,我对基本面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的职业生涯也进入第二阶段——分公司投资顾问。
那时,投资顾问制度刚刚推出,各家券商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我所在的财富中心,投顾人员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采用了“一大带四小”模式。作为资历较浅的投顾人员,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开盘前通读各家研报和国内外经济要闻,盘中盯盘结合实盘去验证、去思考,晚上则要不厌其烦地去复盘、去总结,当然其中还夹杂着很多其他日常工作。
刚到新岗位任职一个多月,我和我的团队就接到了一个噩耗——投顾们要在半年内提佣签约3亿资产客户,这还是讨价还价争取到的宽限(原来是要求三个月)。开始时我还很积极,因为虽然拿不到提成,但只要佣金不要太高,签约服务关系可以算作自己的服务资产,作为将来晋级的资本。记得当时,我的第一单签了一千万左右的资产,但是没有提佣对公司又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投资顾问类似的业务,早在本世纪初大鹏证券最早有过尝试,但为何时至今日才迟迟推出?为何结果同样做不出业绩?更值得深思的是:本应以服务为本的券商行业,受市场投机、券商定位、制度缺陷和专业人员缺乏等因素制约,得到的却是最恶劣的口碑。
借鉴了国外券商百年的发展基础,没有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青出于蓝,却固步自封于曾经的失败,的确让人感到悲哀。在恶劣的口碑下,各种基金产品却漫天飞舞,而作为营销前线的营业部,从老总到员工都感到压力山大,当然最苦逼的还是一线员工,包括后台。
在这种环境下,早已顾不上中后台业务隔离的要求,每个营业部从最初的招工都是有资源和有关系的选起。虽然我也苦不堪言,但是也未尝不能理解领导,每一个理财产品和基金销售都是政治任务,但是这样的销售完全违背了市场规律,违背了所有员工努力工作的初衷和能力范围,如果你自己都不愿意去买这个产品,说得再好又怎么好意思跟客户推销?
认识几个客户做知心朋友并不容易,要对他们负责,更要对自己负责,这是做人的底线。回想2010年开始发售的券商理财产品和基金产品,大多数跌的惨不忍睹。人们都知道,负直接责任的是投资顾问,但是券商付出的也是名声的代价。说到底,该谁来为投顾和券商负责?作为一名投顾,我觉得,应在弱市去静心研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梦回原点
当我感觉自己进入了投顾的高级阶段不露而威,想做些对自己、客户、公司都负责的工作时,我选择了跳槽一家国务院直属的券商,并在一家排名前十的营业部从事投顾工作。由于是大营业部,共有6个投顾和8个理财顾问(原来的客服),其中投顾一半是出身国信泰九。这里的投顾不享正式员工编制,但待遇和理财部经理相同,也不分配客户。
没想到在那里每天早会都是扯淡、瞎侃,偶尔推得稍微好的股票居然是消息股。进入2011年,基金销售的任务一点也没有少。营业部老总履行没多久,为完成政治任务,对于一些小基金的销售(几十万任务)不惜拿出5个点的奖励,因此大家开始时都很积极,但随着我们的收入慢慢递减,才恍然大悟,这里是不可能有这么多营销经费,但米已成炊,很多事情我们是没有话语权的。
每次大家都会等到最后几天,老总把奖励由1个点提高到3个点或5个点后才开始卖力兜售产品。这是一个双输的办法,大多数理财经理把这些奖励给客户保底,客户也纯粹是耗费着最后的信任去帮忙,理财经理们为的是自己的那份绩效不被克扣,客户却得不到任何收益保障,这样做又有什么意义?有个同事口才很好,刚进来后销售业绩做的不错,老总很赏识,但是接下来受到客户的咒骂,你总不能拿它的跌幅和大盘比去忽悠吧,况且还远远跑输大盘?
在那里,很奇怪的两个试点办法又将投顾和理顾推向了前线。这里之所以说起理财顾问,是因为2011年公司改变了管理办法,把投顾地位提高,把维护和销售任务直接推给理财顾问,因为他们是正式员工,都是分配了营业部最核心的客户;对于投顾签约,采取团队形式,整个营业部全年完成日均签约资产1.4亿就算达标,不论新老客户佣金不低于万八就可以算签约资产。可笑的是,这个制度是在2月份出来,谁又敢在1月份完成任务?
理财顾问本来工资很低,即使分配了客户,也没人指导他们如何服务,总部所谓的至尊理财俱乐部除了形式主义的月刊,毫无专业指导而言。这时投顾签约的压力都转化到理财顾问身上,老总出了狠招,给签约资产万分之一的奖励,很快任务完成了,更很可笑的是,这种花了钱却没带来任何收益,也不会带来任何收益的做法,却得到了总部万余元的奖励。
当然,这里还充斥着矛盾,理顾和投顾的矛盾,管理层之间的矛盾,副总和营销总监的矛盾,当然还有员工和领导的矛盾。老总看重的是,有资源的能帮他完成政治任务的员工,但任务完成后,功劳都是老总的,不禁让人想起“一将功成万骨枯”,至于“造就员工未来”的标语也只是标语。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如何为继?
进入2012年后,销售压力小了。我想该静下心来好好去从最基础的服务做起,但是毕竟认可你观点的人并不多,况且维护客户、客户信任的建立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交流。唯一能让客户快速认可的方式就是,推荐给他的股票赚钱了,但其实证监局是有明文规定不能去直接给投资者买卖指令,投顾作为从业人员又不能炒股,靠着那些模拟盘去忽悠有何意义?况且很多时候,投顾的服务除了一条短信无他。到底又该谁来为这么多的关键点负责?
之后,我和两位同事都做出了很无奈的选择——辞职。当时恰逢奥运,索性先休息再说,日子虽然清苦,终日泡面相伴,但却少了2个亿的资产,300个客户的心理压力。一个月后,我选择了另外一家券商营业部做融资融券专岗,后来和我一起离职的两位同事,一位去了四大行之一的分行,另一位去了某中型券商总部,负责投顾管理方面的事宜。
去了四大行之一分行的同事,基本工资(不加福利和年终奖)22万,每个月公积金3K多,还能接触到银行最核心的客户;另外一位同事从原来的一线销售任务中解脱出来,工作上专注于文案,相信他会充分为客户和投顾着想。
而因为我所在的营业部业绩不好,老总说,要么进入裁员大军,要么转去做理财顾问——网站上常见这一职位的招聘广告:“年薪百万不是梦,学历要求高中”。就这样,我感觉自己又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只是早已没有了等待。
下一篇:LED:引不来投资 4500亿产业利润集体大滑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