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有钢:实体零售不会消失 网络带来比较优势

 

  中国现在从零售网络化程度来看,已经居于世界前列。根据美国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美国零售业中网上销售的比例占5.2%。中国的比例可能会超过美国。

  我们主要思考三个问题:

       第一,网上零售意味着什么?

        是简单取代了线下零售,还是给中国的消费经济带来了其他的影响?

  我们发现网购不是对线下消费简单的替代,而是在相当程度上,对总体消费增量的补充,特别是在中小城市。我们主要是根据266个城市消费者的实际消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这个数据也得到了淘宝阿里巴巴的支持,这家公司在网上消费领域有很强的代表性。我们现在要拉动消费尤其是中小城市的消费,网购带来很大的增量。到2020年整个网购可能会使中国的私人消费有4%—7%的增量。所以对于促进消费来说,网购是非常有意义的。

  另 外,在三四线城市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如果一个人开始上网成为网购者的话,他在网上的支出实际上高于大城市。我们叫钱包份额高于大城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中小城市由于可选的渠道比较少,包括线下门店不像大城市丰富。即使在北京和上海的郊区,我们可选的商品也比较少。所以在中小城市钱包份额可能会更高,从而 可以平衡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消费。

  第二,网上零售进一步发展可能存在的瓶颈是什么?

  这里的核心在于怎么平衡好资本和人的生产率的关系。

  从中国电子商务和网购的发展来看,目前为止,相对来说资本投入不是很高,但效率很高。这跟网购的形式有关系。我们网购的形式大多数是电商平台购物,大量的中小商家在平台上交易的话,不需要在自己系统建设上作出更多的投入。而且我们的这个平台,比如淘宝平台,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没有太多的额外服务。

  从另外一方面来讲,资本投入不是特别高,但人力投入很高。随着业务模式复杂度的提高,网购市场要健康发展的话,必须在投资和所谓劳动力运用的比例上要有重新平衡标准。换句话说,我们往前走,需要更加成熟健康的系统进行支持。同时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我们也需要找到更加高效的发展模式。

  第三,在这样大的背景下,政府、企业包括零售企业怎么应对?

  对于政府和很多的市场参与者来说,中国网购市场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利益。从整个国家的层面来讲,虽然网购仅仅是总体消费中的一部分,要拉动消费有很多事情要做,但从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网购确实是一个见效比较快的的平台。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经济资源的配制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流通行业就是把供应方和需求方联系在一起,最大程度地挖掘需求,同时与供给方很好地结合。网购代表更加先进的生产力,会给整个消费经济带来更强的资源配置效率。

  中国到目前为止,从政府各方面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还是给予了非常支持和宽容的态度。我们觉得要让中国的网购市场有更好发展的话,从中国政府来说,更应该在数据分析、先进仓储、物流供应链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进行主导和推动。这对于整个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零售商来说,实体店还是会开的,但是模式可能需要做一些调整。

  大家也知道,我们国内一些大的零售商,过去大规模地开店,最近几个月来开始放缓开店,甚至有一些零售商出现关店的情况。对于整个零售业态来说,会不会出现跨越式的发展,相对发达国家更为网络化、消费更高?我们觉得也是存在这个可能性的。

  对于消费品的制造商来说,大品牌可能会越来越强,因为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可行性相对过去有进一步的改善,大品牌会更快更好地把他们的触角伸到三四线城市。像小品牌和具有特色的品牌,也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因为电子商务重新定义了所谓的规模。在过去有规模必须要有成百上千家门店,必须要有量,没有量就无法进入流通渠道。有了网购这个渠道,可以把规模重新定义。

  最后,我们认为网上购物对整个经济具有重大意义,甚至可能为中国建立比较优势。

        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是断代式的,有几次重大的革命。过去我们补工业革命的课,我们拼命追赶,大卖场在欧洲五六十年代就发展,我们九十年代才开始。当然这个落后追赶过程中带来很多的红利,因为边际效应很高,可是我们追上以后,边际效应就会下降。问题是我们往前走怎么走?好在出现了新的互联网革命。在新的信息革命中,中国在技术上基本不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加上中国有巨大的小企业家群体,有非常强的创业精神,所以在整个业务模式的创新上,未来中国完全有可能走到世界的前列。

  如果说中国把这个优势充分的利用起来,用跨越式的发展建立相对更为新型的流通体系,可能比工业革命的效率更高。如果说过去中国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成本,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高效率可能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新的比较优势。

上一篇:视频网站大决战:抢夺现金流、广告主、移动入口权
下一篇:“淘宝第一村”造富神话褪去:小卖家走向消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