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1个广告位1万 预留2成左右试错预算?
一个多月前,我说“你好!(自媒体!)再见!(传统媒体!)”,算是一封事先张扬的调岗信。一个多月来,我以自媒体的名义到处骗粉骗关注骗酒喝,也到处找自媒体人饮茶饮酒饮咖啡。一个多月后,“你全家才是自媒体”成了我们这群人的口头禅,半戏谑半自豪半无奈。
有一位演讲高手说,拿“势市事是”串一个话题,又有范又性感。
我借来一用,作此文,权当自媒体人的月度小结。
势头难挡
先让我假装下高端,聊聊大势。
公信力重构:
回头再看央视315晚会,就像一记响亮的巴掌被打在媒体脸上。曾经被戏称“花了钱才能不上”的媒体打黑盛宴,结果打了苹果,换来一则愚人节发布的致歉信,打了cookies,换来第二天网易手机端推送年度笑话“八点二十”事件。
媒体公信力的一个极端表现,就是捧谁谁红,打谁谁死。
从黑了网秦但是难挡网秦上市,到现在被黑对象恶狠狠的反击,这份公信力实在让人揪心。现在应该说“捧谁谁死,打谁谁红”了。
传统媒体一直在扮演的角色是,假装懂读者,假装很专业,假装接地气。
你去看看那些主编们的内部交流材料,高频段落是“我们几个人苦想了一周……好不容易……结果很受欢迎”。不是一拍脑袋想出的内容,而是拍了好几个脑袋后想出来的内容。
在媒体缺乏的年代,这种做法叫做尽职,在媒体泛滥的年代,这种做法叫做失职。
渠道重构:
那天我们一帮人在贝塔咖啡聊互联网八卦,突然有人咳嗽几声,话题立马转到H7N9。我的第一反应是掏出手机百度“杭州 N7N9”。
互联网玩到今天这一步,渠道已经开始中心化,百度、阿里、新浪几大巨头钳制了流量入口。这个渠道中心表中没有任何媒体的名字。
媒体曾尝试在网上再造一个入口,简单的说,就是做属于自己的APP。我一度为了研究,试用过每经、财新、解放、新京、南周等两百多款应用,研究一结束,迅速卸载完。要海量资讯,我用新浪,要个性化订阅,我用网易云阅读。我何必让设计一般、功能单一、资讯有限的应用消耗手机桌面位置。
缺乏渠道的媒体,等于少了半只脚。君不见,名下没有一家印刷厂和一堆送报员的媒体都不好意思自称集团么。如今,印刷厂和快递员都贬值了,传统媒体的渠道也贬值了。
员工重构:
如果说,前两者是关于传统媒体的老生常谈,属于不可控的外力,员工重构则是给传统媒体的最后一击。
现在的这批骨干编辑记者,大多属于70后的尾巴、85年的一代。个人意识强的不得了,老是想着,老子写了一批叫好又叫座的雄文,干嘛自己的名字不能被大写。
自媒体一来,那个兴奋啊。
现在看得到的媒体人转型自媒体中,我算半只脚脱离了传统媒体,《商业价值》阳淼属于直接离职开干,《21世纪经济报道》曾航在两个微信自媒体号上耗费了大量精力,《申江服务导报》跑时尚的闻佳把美食自媒体做得特别有趣,另有山寨发布会、移动吐槽、科技观察等媒体人运营的公众账号。
这一批人的出现,目前顶多让单位领导心有疙瘩,但随着势头的发展,双方之间必有一斗,强势者离开,老实者收心。
前不久有记者在自媒体号上写了篇让受访者不爽的文章,对方找到单位,单位居中调和,记者称此乃个人行为与单位无关。号称“汇聚了国内最多财经媒体人”的山寨发布会则打出口号“掌握不可被印刷的资讯”,矛头目标明确。类似事件将会增多,并有一日爆发。
市场看好
最近老出差,飞机上看了一本书《经济学常识》:经济学所有东西都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原则上:就是激励作用。改变激励,也就是改变做出特定决策的成本和收益,将改变人们的行为。
参与者心态:
这一波的自媒体的热潮,可以简单地分几个节点。
微信公众账号开放注册,新玩意让大家心痒痒;程苓峰号称一个广告位一万,商机初显;我们一众微信公号玩家猛侃自媒体概念,乱人视听;小道消息被爆六万一则广告,200个激活,再度爆发(虽然实际金额没这么高);美食、汽车、政治、公知等非科技圈人士主动套上自媒体概念,一个新名词变成主流……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一波玩法,到底叫自媒体,还是专栏作者,还是新博客写手,还是其他,已经不再重要,反正自媒体(We Media)这个名词已经变成显学。
如云从者,不外乎为几个目的:卖文为生、以文成名、营销新手法、时尚一把。从叛变的媒体人,到自谋话语权的草根,都会把这一波炒热。
市场心态
朋友说,国内某知名财经媒体,实际发行量仅2万,但第三方数据公司给出的发行量是60万,广告主就必须按照这个60万的数字给出高额广告费。
传统媒体的效果,一直是道难题,甚至被有意打造成了黑盒子,内人外人都无从得知。
广告主的心态有两种:第一,我常年都在投放,哪怕不增反降,也怕你突然反水,只能打断牙往肚子里塞。第二,我既然要投放,肯定需要向上头有交代,既然传统媒体已经打造了一套足以让我交差的体系,何乐不为,在人人都撒谎的世界,说真话的人就是疯子。
所幸,但凡上点档次的企业,都为新媒体形态预留在2成左右的试错预算。只差一个成熟的传播效果监测体系了。
前几日,鬼脚七曾写过《自媒体广告,到底值多少钱》,按照他那套复杂的公式,配以鬼脚七传播指数等变量,试着去解决自媒体的广告效果。我问了某跨国企业的高管,给出的答复是:“算法靠谱,有待实际效果认证,专家背书以及新方式推广”。美中不足的是,鬼脚七没给出影响力指数的算法,毕竟对自媒体来说,你在后台发现马化腾关注了,和隔壁扫地大妈关注了是不一样的,我希望“天残脚”能尽快补完。
当然,以上我只是说站着能把钱挣了的法子,至于写枪文,打黑枪,搞事等做法,那就是佛曰不可说啦。
行业规则决定了这个行业的发展方向。起点小说,是2毛钱1000字(印象中的数字),于是写手们拼命往500万字甚至1000万字的水文靠。微博,是百万粉丝者俯视屌丝,于是大号们拼命忙追热点搞炒作,不搞三俗不痛快。新浪轻博客,是图片眼球带动PV,于是连官方也对露点黄图睁只眼闭只眼,说不定还偷偷点击另存为。这波自媒体建立的体系,只有把人的真实价值摆正,才能良性循环。
一个好的信号是,不止一家公司的高管希望直接找我爆猛料。而阿里巴巴上次搞的新任高层见面会,我和阳淼童鞋都以手头无传统发布渠道的自媒体人身份受邀参加了。
平台心态
国内最早拿微信公号来发文章,应该是白鸦。当时张小龙问他,你觉得这种玩法靠谱么,白鸦说反正我不玩了肯定还有人来玩。结果被他说中了,惫懒的白鸦已经许久没有写东西,而前赴后继的自媒体人都冲着微信公号去了。
效果如何呢,至少对微信来说,多了一大帮愿意为其说话的意见领袖,朋友圈的文章分享氛围也被带起来了。
眼红这一波的人很多。
搜狐不久就会推出自媒体频道,把一帮散兵游勇和那些报纸杂志等正规军放在一起,做得特别好的还会开辟专门的频道。
新浪微博内测的公众账号平台,第一波邀请的据说也是自媒体人,而不是商家。(我个体觉得微博这个玩法很脑残)
不知道有多少平台,能把赶热潮的心态,调整为放长线的心态。
事在人为
我觉得:事情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自媒体是种灵魂
上次看到了一篇文章标题是“自媒体是种灵魂”,先是浑身一阵鸡皮疙瘩,搞邪教了这是,继而觉得这说法够矫情,挺喜欢的。
我曾经在飞机上丢过一个kindle,某天半夜写了长长一段关于kindle的好话,仅当悼文。结果第二天,第二天就有9个粉丝告诉我,当天特地去购买了kindle,25个粉丝说,你给个淘宝店地址,马上下单,12个粉丝说,你把型号说一下,我让找朋友从国外带回来。
那天我发预告,说我会熬夜写一篇《敌人眼中的微信》,结果有23个粉丝一直等到凌晨4点,说,赶紧发,熬夜就是为了看你要发的这个文章——不好意思,我最后是下午才发,道个歉。
那天我说自己要到上海和成都了,有40多名当地的粉丝说因为喜欢我的公众账号,想要见上一面。更有甚者,我在成都主持完传媒梦工场的自媒体沙龙后,一位粉丝大半夜送了一瓶酒过来,拔腿就走——请原谅屌丝得志。
也许,自媒体是对KK的“一千个铁杆粉丝”理论的最佳实践。
不以利和,并因利分
很悲痛得说,自媒体第一个联盟已经消失了。
受程苓峰那个1万元1广告的刺激,几位级别还不够的自媒体人搞了个联盟,准备抱团做事,大概不到两个月时间,因为内部利益与价值观的问题,解散了。
我在成都主持传媒梦工场的自媒体沙龙时,无论是科技博客的创始人、财经报纸的领导、都市报的新媒体总监,聊最多的一个话题是:必须商业化才能持久,否则就是小孩子过家家。
我最近在翻阅洪波KESO等一众bloger的文章。可以清晰的看到,那一拨人曾经分工明确,聊产品的、讲战略的、看财报的,各有长处,其文字激扬,堪称互联网个人英雄主义的一代巅峰。只是带头大哥的离开,人心也慢慢散了。
如今的自媒体是一盘散沙,甚至是文人话事。文人造反,十年不成,顶多成为抱着传统媒体一起挂掉的炮灰,后继却无力,看看方兴东的事迹就知道了。
我和传媒梦工场的同事讨论后的结果是,迟早会出体系。
正如我前段时间时间看的小说《量子江湖》,整个武林建立在“黄裳-张三丰理论体系”上,功夫好坏,高下立判,逆袭有对象,翻身有盼头,理论本身也能被修正,武风大盛。
是非由人
写这篇文章的深夜,音响里在播放张国荣的《我》:“我很庆幸,万物众生中磊落做人,怀著诚恳,告诉世界何谓勇敢”。
持续的是非
程苓峰的公众账号变成“程苓峰和他的朋友们”了,原创变少;曾航的移动观察账号,因为精力有限,找来了投资界的朋友一起操盘,不知道会不会在增加助手;谢璞和谢洁云的移动吐槽,老是因为一起出差了,所以无法更新了;青龙老贼做了一次公号调查,光是回复就花了三四个小时,手都酸了,叫苦不迭;我前段时间一直为东家的事情奔走,后台老是被人催“干嘛还不更新内容”。
当兴趣变成一份事业,总是难以坚持。
这一拨人,也许都是死在沙滩上的前浪;
这一拨人,也许都因变现困难而为生活折腰;
这一波人,也许都因家里那位过来拧耳朵而放弃;
这一拨人,也许都因为时间、积累和情绪的变化而消失于江湖。
除了大声嚎叫,赶紧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让自媒体价值得到体现,我也不知道怎么解决。
要坚持,总是难的,能坚持,总是难得。
做什么事都一样。
联合的是非
我在《自媒体是道窄门》中提到,个人玩自媒体必须要有“潘驴邓少闲”,还有一句话没说,就是如何面对“老人”。
老而不死是为贼,老人,坐拥一波热潮刚兴起的名利红利,手握一波热潮刚兴起时的资源,拉起一波热潮刚兴起时的联合优势。
虽然第一个自媒体联盟已经消失,但是更多的自媒体联盟已经兴起。光是我自己,就被莫名其妙拉入了好多联盟,以情动人,以利诱人,手段齐出。
联盟发起人的思路是一致的:我们是先行者,我们负责盖戳,我们决定小弟们的出路。
历史总是相似的,在权力面前,没有多少人可以全身而退。
为什么最近老是出现某某推荐某某的事情,这就是老人在行使他的权力了,恩威并施,能让你红也能让你挂。
有书生说,互联网的发展,让信息的自由流通越来越强烈了。我只能说,呵呵,我去洗澡了。
经纪人的是非
我一直抱有的观点是,文人造反十年不成,同理,文人要养活自己也是十年不成。
你无法想象,一个以观点犀利闻名的自媒体人,却要和一个膀大腰圆身带三位美女秘书的老板谈广告业务。正如你无法想象,一个以清纯出门的戏子,被一个煤老板要求包夜。
自媒体,是自由、自信、自律、自我,却不是自己一个人。
曾采访过一位未发迹的情感作家,当时他以在起点发情色网文出道,没两年,突然爆红。后来碰到出版社的朋友,才知道,原来背后是有出版社为其做包装定位、商务洽谈、活动安排,终成一代少妇之友。
瞧着吧,一年后仍坚持下来的自媒体人,至少一半,背后有“经纪人”。
作此文,仅希望自媒体没死那么快。
作此文,仅希望这波热潮能从科技圈衍生到消费、生活、医疗、娱乐等各个领域。
作此文,仅希望自媒体能够从特例变成职业,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颠覆性的行业。
下一篇:硅谷新口水战:科技公司免费餐饮要不要征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