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也可能裸泳:只赌小而美 机构天使难成器?

  [ “现在整个投资界正处于退潮期,对于PE/VC是这样,对于天使投资而言也是如此。那些还盯着财务回报,没有摸清天使投资门道的天使们必定成为那群退潮后裸泳的人。” ]

  与严谨、缜密的VCPE机构投资有所不同的是,随性自由更像是天使投资人的写照。没有繁琐的投资流程,投认为熟悉靠谱的人,只看自己擅长的行业,哪怕是一个不成熟的Idea或是一张在纸巾上写下的创业点子,一旦认定目标,慷慨地拿出一笔资金后大多挥挥衣袖,当一个名副其实的甩手掌柜。

  然而这般美好的画面或许就要被现实所击垮,国内知名天使投资人曾李青不久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在他看来现在创业成功的概率非常低,只有10%~20%,而其主导的德讯投资对投资策略进行了调整,其中一条即是“创业者想得到超过300万人民币以上的天使投资,基本上很难,除非他很聪明”。

  天使投资也开始套上紧箍,是天使们变得精明了,还是因为愈发高企的创业失败率而让他们开始谨慎了?

  不赌大只赌小而美

  曾李青做出上述调整的理由是,产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公司越来越大,小公司创业想做大公司的机会越来越小。

  这并非是个案。青阳天使投资创始合伙人苏禹烈告诉记者,的确眼下竞争愈加激烈,但却有一定的行业特征,比如TMT领域的竞争确实惨烈,一个细分市场只能容得下1~2家企业,排在后面的势必要被淘汰。

  此外,曾李青还决定分阶段给钱,再也不会一次性把钱给创业者。“原先早期创业大多依靠自有资金起步,但现在很多人创业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出去找钱,钱给多了不是好事,我们一直是建议企业核心创始人不要拿工资,创业就该吃点苦,如果一开始创业就捂在温床里肯定就做不好。”他直言。

  对此,起点创业营创始人查立也有同样的感受。“现在投资在中国太火了,以至于人们开始把创业和投资之间画上了等号。”查立告诉记者,“需要搞清楚的是,创业和投资不是一回事,很多创业项目并不需要投资,很多项目也不符合投资要求,那这些企业完全可以找其他的投资渠道。”

  查立强调,创业者要有自己活下来的能力,而不是指望投资人。

  “只要企业活着,就有机会做大,但如果一开始就想做大公司,把目标定得宏大反而不现实,所谓的创业成功的概率是因为大家都把它赌在了大生意上,相反如果是在投资后能看到有小而美的公司存在其实也是一种创业的成功。”苏禹烈说。
 

  天使投资也要大浪淘沙

  在查立看来,天使投资在国内尚属于一个小众的群体,虽然确实有些机构在试图看早期投资的机会,但是实际上观望的多,下水的少,所以真正的早期创业投资在中国仍然是寒冬。

  然而,上述提及的不愿透露姓名的天使投资人向记者直言,在过去几年中,有些机构杀入天使阶段的投资,但由于准备和经验不足,失败率很高。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由于受前几年PE疯投的传染,让不少人对于天使投资的回报预期也开始变得扭曲,很多人都变成了去投一个概念,而不是去投一门生意。

  “投资说到底还是一门投资生意的买卖,关键还是要看这个买卖是否赚钱,但现在有不少天使投资过度依赖资本运作,就指望着投后能再融下一轮,一旦下一轮有VC接手就立马套现,一旦天使投资想赌大做概念就失去了天使投资本身的意义。”他说,“在美国许多做天使投资的机构和个人还是把其当成一件理想的事情来做,而在国内有不少天使投资还是指望从中尽快获利。”

  “聪明的创业者其实真正需要的是天使投资人背后的助推力。”苏禹烈说,“我接触过很多早期企业其实需要的不是钱,相反他们来找天使投资人就是想找资源,一旦天使投资人把这个忙帮好了,企业就起来了。”

  查立也认为,天使投资人的作用不仅仅是放些钱进去,更重要的是帮助创始人把项目提升出来,使其具备可被投资的价值,这是天使投资真正的作用,对于像苹果、谷歌、Facebook这样的公司,天使投资人和创始人几乎可以看成是同义词。

  “天使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去证明一个创新的、有巨大爆发性增长的商业模式和具有顽强执行力的创业者是成功的,但前提必须是做天使投资一定要挽起袖子跳进去和创业者一起奋斗,才会加快成功的节奏并且防范致命的风险。”查立反复向记者强调。

  “现在整个投资界正处于退潮期,对于PE/VC是这样,对于天使投资而言也是如此。那些还盯着财务回报,没有摸清天使投资门道的天使们必定成为那群退潮后裸泳的人。”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天使投资人判断道。
 

  机构天使未必成趋势

  经历2012年的资本寒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视线移向了早期投资甚至加入了天使投资的行列,天使投资机构化看似热闹,但在业内人士眼中,这却只是一种虚假的繁荣。

  青阳天使投资创始合伙人苏禹烈对记者表示:“由于基金规模小,决定了GP的管理费极低,且基金短期现金流几乎没有,再加上机构化运作也决定了其需要经历找项目、尽职调查、决策等繁琐的流程,这显然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起点创业营创始人查立也有类似的看法。“天使投资永远是个人投资为主流,其中会夹杂一些小机构,但从逻辑上说,天使投资很难做成机构,因为一做成机构基金必须有一定的资金规模,但资金多了就很难做天使投资,这二者是博弈的。”他说。

  据查立介绍,在国外大多数所谓的机构天使,实际上是一些天使投资人群体,他们的基金管理办法、Capital call(额外资本要求)、分成等核心要素都和正规的基金不一样。正规基金有一套相对的标准,比如管理费的百分比、收入二八分成之类,而机构天使很多是由 自己内部定下一套规矩,目前国内不少天使投资机构实际上也是这种情况。

  另外从业绩角度来讲,查立认为,对于LP来说,如果业绩不能相对稳定量化,去投资做这样的基金显然也不实际。“如果不是以个人投资和追求高风险 高回报出发,而是想做个基金拿管理费的所谓天使基金管理人,他基本是外行在说话。”查立强调,“只有拿自己钱去投资,你才会绝对认真负责去做这件事,因为 天使投资阶段很难找到完美项目,天使投资人需要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视角,尤其是冒险去投资‘不靠谱’的项目,只有个人会有这样的胆魄。”他举例道,类似苹 果、谷歌等项目在最开始都是“很不靠谱”的项目,而拿别人的钱去投资(即正规的机构方式)很难这样做。“我不相信机构天使会成为中国天使投资的主流。”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李静颖

上一篇:巨兽跳楼价贱卖中华英才网:2亿跌至1000万 对赌陷阱
下一篇:银行PE禁令背后:昂贵的介绍费 40%管理费+5%carry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