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传统存储的黄昏1:传统存储,黄昏日落还是涅磐重生?
传统存储,黄昏日落还是涅磐重生?
最近一段时间,存储业界大咖冬瓜哥发表了两篇文章来论述传统存储已近黄昏,并分析了新兴存储系统的潜力和挑战。笔者非常同意冬瓜哥的观点,也就是传统存储系统的黄昏论,并且想更加深入的补充一些观点。诚如冬瓜哥所说,传统存储厂商已近黄昏,但是黄昏的落日依然可以是很美的。落日为什么更美?因为落日能够将其最本质的一面展现出来,让人看的更清楚,从而知道了这颗恒星的起源,将如日中天和衰老的全过程,赤裸裸的展现在人们眼前,当一个事物的本质展现的如此透彻的时候,当然是很美的。同样,传统存储产业的价值链行将末路,暴露了整个产业的暴利模式,这就意味着传统业务模式的终结,随之而来的,就可能是整个存储产业自我颠覆之后的涅槃重生,而这个重生的机会,就隐藏在现在热炒的“软件定义存储”里面。从现有的价值链来看,“软件定义存储”是传统存储厂商的死敌,但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传统厂商的最后一线生机 也许恰恰隐藏在能否快速拥抱软件定义存储的抉择之中。
开发成本不应该是存储暴利的借口
冬瓜哥开篇就列出了传统存储开发过程中需要的投入,这些投入对于一个初创的传统存储厂商来讲,是一笔很大的投入,也是他们进入主流市场的巨大门槛。但是,这并不是存储产业维持暴利的借口,对于国际一线传统存储大厂,甚至国内的二线传统存储厂商,他们有谁不是早就研发了十年以上的呢?传统存储产品已经非常成熟,例如,EMC的VNX系列和VMAX系列产品。从90年代的Clariion开始直到今天的VNX产品基本就是把标准服务器和IO扩展卡换个样子,一直到最新的VNX4代,其产品本质上根本没有什么变化。而且其内部使用的Windows系统的底层服务,可以看出其核心软件的精细度也并不复杂到那里去。VMAX系列相比十几年前的Symmetrix,硬件架构虽有一些变化,但现在也已经转向Intel架构,开发成本迅速降低。所以,说传统存储系统的开发成本高,只是对新兴厂商形成的门槛,对于传统存储大厂,并不是维持高价和暴利的合理借口。
揭开存储系统暴利的黑幕
笔者了解过国内传统存储产品的毛利,基本都在50%以上,有些甚至更高。更别说那些一线大厂了,65%大概只能算是起步价。如今的IT硬件产品中要说毛利,移动终端当属苹果,数据中心级系统当属大机小机和存储了。而相比之下,标准服务器的毛利恐怕只有10%级别。单从这一点来看,能说传统存储系统的研发成本高么?
传统SAN产品为了保持毛利,形成壁垒,不可谓不努力。从磁盘开始做限制,服务器需要定制化的,IO扩展卡也定制化,不用标准的,可以看到,这一切都是致力于打造一个极其封闭的系统。配件坏了或者扩容,你自己买不到,必须花高价从原厂买,价格很不合理。举例来说,相同指标的一块SATA企业级磁盘,在中关村市场上不足1000元,但是从EMC买了安装在VNX上,要翻十倍的价钱,如果是VMAX,不好意思 ,再翻几倍再说。正如冬瓜哥所言:“令人发指”。
正因如此,用户一旦购买了这种封闭系统,那就意味着骑虎难下,完全失去了议价权。由于存储系统在IT系统内处于很底层的关键位置,其不能停机,并不是说什么时候想换就可以换一家的(其实换成哪家,最后都一样),换一家新系统,牵扯到停机、迁移等一系列更复杂的操作,付出的代价高昂,不到被逼无奈,用户不想换的。笔者就遇到一个用户抱怨说IBM DS8000的维保费用简直让人受不了了,最后不得已,换成国内的二线品牌了。所以,笔者认为,用户对这种不合理商业模式的恐惧,是导致传统SAN黄昏的主要原因。
存储厂商暴利的商业模式是自掘坟墓
纵观调查机构的全球外置存储市场近几个季度的整体出货量、销售额、TB 数,很明显看到中端停滞不前,高端下滑。而对未来几年的市场预测,都持比较悲观的态度。然而,即便这样,各家厂商依然没闲着,各种新型号的硬件、新样式的硬件,更高规格的配置,还是在不断推出,以证明自己依然活的很好。例如VMX-4,号称6000块盘,10多TB cache,牛啊,什么需求不能满足?但是,显然不卖座,因为用户已经怕了,传统存储厂商的业务模式已经被用户了解,再好的产品,也不过是一个更大一些的陷井而已。
存储阵列产品的使用特点是数据的不断增加,而用户扩充磁盘时的价格是厂商一口价决定的。封闭系统导致采购单一来源没有商量。封闭系统也导致高可用镜像,快照克隆,容灾等场景由于封闭系统都产生单一来源采购,消费者无议价能力的窘境。
从服务器市场看存储的出路
综上,笔者认为存储行业在客观上的一致性封闭垄断的业务模式,是导致行业进入黄昏的核心原因。是不是这就意味着整个存储产业即将走向崩溃?是不是再也没有机会重现过去的辉煌?其实这不一定,这取决于众多厂商能否顺应客户的需求,快速调整业务模式。而调整的方向可以参照x86服务器的前车之鉴。2000年左右的服务器市场曾经也是类似状态,一对集群服务器价值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都很正常,因为当年连x86都没完全实现标准化,更不要提 Unix甚至主机系统了。现在,服务器两万一台,而且性能已经很好,封闭型的诸如小机,市场紧缩。但是,服务器厂商并没有因此消亡,相反,虚拟化和标准化降低了研发成本,而大规模的数据中心越来越多,中国BAT每年的采购量要以十万计,整个服务器产业在打破了旧有的封闭、垄断的业务模式之后反而迎来了新生。
服务器在标准化和虚拟化的推动下进入了微利时代,但微利并没有让服务器厂商消亡,而是以一种新的业务模式继续发展。而现在,存储系统也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关键关口。那么,最终该怎么破又该怎么立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三点:
1.利用软件定义存储实现平台的标准化,打破封闭系统的人为壁垒。
2.主动结束存储的暴利时代,建立微利的盈利模式。
3.拥抱闪存这种新型存储介质,颠覆传统硬盘阵列架构。
如果传统存储厂商能够迅速调整策略,成功转型,他们就很有可能像服务器厂商一样完成一次对自己的革命,从而置之死地而后生,完成一次凤凰涅槃。对于早已习惯于暴利模式和封闭架构的存储厂商来说,这是一次如壮士断臂一般惨烈的抉择,但是如果不能及时做出抉择,就有可能如温水中的青蛙一样错过求生的机会。如果能够转型,是不是意味着对他们而言,现在还远未到最后的黄昏,而仅仅是见过正午呢?这个黄昏是不是可以很长很长呢?除了一线存储阵列厂商,诸多的二线厂商、存储软件厂商,还有大量的新兴的闪存阵列厂商、云存储服务商,他们又将扮演什么角色呢?且听下回分解。
下一篇:【投资融资】外勤365宣布完成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