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国企在改革前先搞清类别,否则怎么做都被骂
桥归桥、路归路,分类明确将使国企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你是商业类,尽可以放开手脚追求做大做强做优;你是公益类,就静下心来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公益类?商业类?商业一类或商业二类?《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公布后,分类结果牵动着不少国有企业的神经,监管者、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也投来关注的目光。
“怎么做都不对”——近年来,许多国企有这样的感受。不赚钱被指责——“效率低下,国企未能与市场经济相融合”;盈利了被质疑——“国企不能光顾着赚钱,提供公共服务更重要”;高薪引入职业经理人会被抨击——“国企高管工资咋能这么高”;工资不拉开差距也会被批评——“大锅饭,缺少激励机制”;做慈善有可能挨骂——“不计盈亏,只顾着为自己赚声誉”;捐款少了也不行——“国企的社会责任感哪儿去了”……
出资人的难题也不少。如何考核才公平?重点考核营收、利润,一些国企不服气:充分竞争领域的国企,怎么能和具有垄断性质的国企比盈利?公众也担心:以提供公共服务、战略储备为主业的国企,追求利润是不是走偏了?某些公共服务项目是不是又要涨价了?考核中提高科研、环保、承担国家重点任务等权重,同样争议多多:以贸易为主业的国企,离科研太远;重工业企业,环保天生是弱项……
种种争议,无不指向国企目标多元、定位不清的问题。国企是企业,同时也承担了许多特殊的使命和任务。对单个国企而言,实现盈利和履行公共职能,究竟哪一项是发展的优先目标?
分类改革就是对国企职能展开界定。今后,国企将分为公益、商业两大类。商业类企业,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公益类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桥归桥、路归路,分类明确将使国企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你是商业类,尽可以放开手脚到市场大潮中去搏击,追求经济利益、追求做大做强做优;你是公益类,就要静下心来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再不用为完成不了盈利任务而伤神。当然,甘蔗不能两头甜,商业类国企如果亏损了就别伸手向政府要补贴,公益类国企也别羡慕其他国企赚得多,转而也想着去谋利。
定位清晰了,其他改革方能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怎么发展?先看看是哪类国企。商业类国企,不妨积极推进股权多元化;公益类国企,则可以国有独资。评价机制怎么构建?不再一刀切,对商业类重点考核经营业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市场竞争能力,对公益类则考核成本控制、服务质量、营运效率、保障能力,并引入社会评价。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分类可谓推进其他各项改革的基础。
分类不易,直接触及利益调整。目前,多数国企混业经营。自来水公司可能还有商贸类辅业。军工企业可能还开展房地产业务。分类改革,除了要科学界定不同企业的功能外,还需要在明确类型后逐步剥离无关业务。亏损板块剥离,企业会积极配合。赚钱的业务交出去,企业也许不乐意。这考验着改革的智慧和勇气,既要有尽可能周全、可操作的具体方案,又要敢于破除利益障碍、大胆推进改革。只有迈好这一步,才能化解长期以来国企的“两难”困境,让国有企业更好地与市场经济融合,让市场机制更加公平而富有效率。
下一篇:【公司治理】如何形成受追捧的“企业文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