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宋清辉:股价涨得多≠市值管理好

rg.jpg

  2014年5月,国务院新“国九条”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当时A股总市值还不到30万亿元。受益于中国资本市场环境转暖,一年来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绩效明显提升,A股在2015年6月中旬的总市值一度达到78.68万亿元。在A股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强的同时,也有一些上市公司歪曲“市值管理”进行“操纵股价”,A股市场的市值管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

  市值管理成为“空壳”

  当安硕信息、全通教育先后成为头两只“400元股”时,某些机构一度对这两家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行为赞不绝口。在这两家曾走上神坛上市公司的股价如今差不多腰斩一半的时候,所谓的“市值管理”变得一钱不值。毕竟,市值管理的含义并不是“股价管理”,市值管理做得越好并不意味着股价就涨得越漂亮。

  2014年5月,国务院新“国九条”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不过市值管理制度并非境外的“舶来品”,而是建立在西方价值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具有A股特色的延伸,这种延伸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按照教科书般的解释,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综合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价值经营方式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的一种战略管理行为,其中价值创造是市值管理的基础,价值经营是市值管理关键,价值实现是市值管理的目的。

  市值管理的概念看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并不复杂,市值管理就是要让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完整地反映到股价之上,不被市场低估也不会被炒作成泡沫;只要上市公司能够积极、健康地发展,其股价也将走出长远的慢牛行情。

  监管层之所以提出市值管理这一概念,其目的是希望中国本土上市公司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能够更加成熟。可惜的是,监管层每次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落实下来能否实际到位总是头痛的难题。例如,近期大盘不断走低令投资人士纷纷质疑政府的救市行为,但鲜有投资者会考虑到公司本身的股价是否等于其资质,在资金成为推动市场上涨主力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成为了另一种“空壳”,虚高甚至成为泡沫的股价并不能反映出其真实价值。因此,市场在六月份出现大规模的回调完全在情理之中。

  对于常常被诟病的上市企业而言,市值管理对其是一次巨大的冲击,而这种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将部分上市公司见不得光的阴影照了出来,对投资者而言是幸运的。通常而言,市值管理必须让上市公司变得更加透明,这也就需要公司对所有投资者开诚布公,接受各种拷问、质疑,让投资者、资金更加接近、了解公司的情况。

  市值管理成效难言好

  2005年4月,国内启动股权分制改革的启动使得资本市场开始进入全流通时代,随着流通股市值占总市值的比重不断攀升,在2015年上半年末,这个比重从十年前的25.86%上升到了74%。在全流通时代,无论是机构还是上市企业,都不得不重视市值管理。

  理论上,市值管理制度的出台并不是政府的救市行为,而是让上市公司主动的进行自我的调整和完善。对盈利能力强、具备持续发展的上市公司而言,他们更有资本在牛市中昂首挺胸、在熊市之中显示出抗跌的能力,其市值更应该在股市中表现突出。

  近一年来,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并没有取得卓越的成效,监管层也只是在一年以后也才表示将适时出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指引。不过可以肯定一点的是,从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五月份的那一波牛市行情,和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并没有什么关系,只不过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在公司股价上扬之后,开始吹嘘“自己的市值管理做得很好”。

  实际上,有些上市公司借助市值管理制度实现股价的大幅攀升,这是因为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被扭曲,操纵股价、概念炒作等现象频出多,“市值管理”这高大上的名号成了“操纵股价”冠冕堂皇的理由。例如,有些上市公司会与某些私募来配合运作,在增发、股权质押期间来做高并维持股价,以便能实现高价增发和较多的融资,护盘资金会在增发、融资完成后撤退造成股价大跌,从而使消费者损失惨重。还有些上市公司会不断追逐热点,如发布涉足石墨烯、3D打印、互联网金融等相关业务的公告,结果这些业务并未给公司带来多大的收益,反而是投资者的损失。

  如果这种现象出现蔓延,A股市场或许不用等权重股发力就已经用泡沫冲破了“6124点”,好在歪曲市值管理的上市公司仅仅是少数,并不会冲击到整个资本市场。而且,有了证监会的“杀鸡儆猴”,会让更多的上市公司对市值管理怀着一颗敬畏之心。

  本来,监管层搬出市值管理是为了让企业更加透明、能够更加好的发展,上市公司以此为借口进行股价操纵或许在意料之中,但迟迟未能出台实质性的制度实在是失败之举。

  制度建立需有惩罚机制

  之所以会出现有些上市公司弄虚作假,归根到底还是利益问题,在透明度不清晰、惩罚力度并不大的A股市场中,一部分人心中侥幸的贪婪总是会战胜理智。好在证监会正在加大对这方面的监管、调查力度,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证监会多次公布了涉及歪曲市值管理而实行操纵股价的行为,导致涉案公司股价急剧下跌。虽然监管层的行为值得称赞,但投资者也因此亏损了不少。

  如果上市公司真心实意向将市值管理做好,对外需要将各种类如投资人关系管理、危机公关、财务报表等进行完善,除了按规定不得披露和与公司发展无关的事项外,其他各方面都不能有所隐瞒;在对内的资本运作方面,重大项目、发展战略、实行的项目都必须高度重视,我们常见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股权质押、回购等都是市值管理的表现形式。

  换言之,无论监管层是否提出市值管理这一概念,是否制定出相应的细则和指引,市值管理本身就是基于上市公司自律行为的一种表现。如果连这一点都无法做好,公司不仅无法给投资者一个合理交代,也无法给自己内部员工、上下游供应商、客户一个交代,这种公司上市不是为了圈钱就是为了骗钱。

  虽然说市值管理是一种自律行为,但没有监管层制定细则和指引恐怕也会引起混乱,在“法不禁止皆自由”的情况下,不排除还有上市公司会混淆市值管理的概念,因此明确市值管理和操纵股价的判定标准,对改善A股市值管理环境尤为重要。此外,市值管理应该和公司基本面管理一样,A股市场需要建立并披露市值管理机制,上市公司应定期发布市值管理报告,让投资者、监管层对公司的市值管理情况有清晰、透彻的了解。

  另外,惩罚机制也非常重要,对于那些依旧歪曲市值管理的上市公司,在其行为触碰到最终红线时,可予以暂停上市以及停止上市的处理。

  不仅是上市公司需要进行市值管理,拟上市公司、挂牌新三板公司同样需要进行市值管理,如只有市值管理水平达到基准线水平的企业才可以申请上会,新三板企业需要更好的评估自身的价值。只有整个大环境变好,A股市场市值管理才能正常、健康的运作。

  市值管理不是股价提升

  市值管理不是股价提升,而是公司全方面的提升,公司要做好市值管理,就要让外界看到他们最想看到的东西。对中长期、价值投资者而言,上市公司的定位、未来3到5年阶段发展目标、实施框架都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年度计划与措施,能够让企业的市值管理更加有效,能够让投资者看到公司中短期较为清晰的脉络。

  企业运营的流程及规范,能够让外界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公司的机构分布和职责、人才培养,能够体现企业凝聚力和在未来发展的实力;公司的各项制度则能让投资者获得企业是否靠谱的信心。

  前景是非常漂亮的,但市值管理当前还比较混乱。市值管理做得好的上市公司,有利于给投资者更多的回报以增强投资者信心,进而吸引更多投资者;市值管理出现问题的上市公司,将侵蚀投资者的利益。风险摆在这里,但不少投资者的投资并不理性,大量新增股民的炒股方式并不是研究公司的业绩、数据,而是到处打听消息、凭着公司名字好听、股价可能会涨的感觉到处买股票。

  如果连一家公司最基本情况都没有去做了解,这种投机心理是对资产的不负责,股价暴跌的罪魁祸首还是自己,怨不得别人。投资者若希望保护自己的利益,一方面需要躲避风险,那些在中短期内无法对公司业绩形成支持作用的各种热点题材不要轻易碰触,一定要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过往业绩、近期新闻有较为透彻的了解。另一方面,不幸遭受损失后,需要团结同样受到利益侵害的投资者,搜集相关证据向监管层、政府、法院、媒体等机构进行举报,依照相关法律规定索取损失补偿。

  这两方面,要求投资者提高自身水平,能够认识到市场的风险。想要做出稳健的投资,就必须对资本市场进行较深的钻研,必须对上市公司有深入的了解,不然一旦真的出现问题,你除了能在网上吼几句“黑心公司”外,还能怎么办?

(作者系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银行主管的《中国金融》杂志特约经济学家,近期出版《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

上一篇:【市值管理】IPO增速预期出现分歧
下一篇:【市值管理】证监会起草市值管理监管意见 严打讲故事拉股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