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周道炯:中国资本市场需要理性的市值管理

24896697.jpg

  2015年6月12日前,中国资本市场走出了一波大行情,始于2014年11月22日央行降息的这波行情之猛在许多人的意料之外。到2015年6月12日,上证指数5166.35点,不足五月上涨了54.19%!创业板指数3899.70点,更是飙升了166.23%!A股总市值同日已经突破70万亿,是2007年6124点时40万亿市值的1.75倍!

  但是,这波行情在发展过程中充满着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这波行情是中国梦、改革牛在资本市场上的体现,是国家在搞市值管理,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对改革的高度认同和良好预期,更应该将中国在世界新经济格局中的作用加进来估值,不能用传统的数据指标来预测它的终点;另一种观点认为,资本市场是实体经济晴雨表的功能适用于全世界,况且中国现在正经历经济转型,宏观经济数据疲弱,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CPI上涨1.3%,PPI下跌4.6%,都是2010年来的最低值,而这波行情又极具政策市、资金市的特征,一度超过2万亿的日交易量,超过2万亿的融资融券余额,在没有基本面支持的情况下,不会走得太远。

  关心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的人士,关心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人士,都在关注着市场的变化。传统的市盈率法失灵了,技术派指标也失灵了,有什么新角度、新方法与新指标可以解释我们的A股市场呢?

  上证指数触及5178点后6月15日开始大幅回调,之后一个月内,中国资本市场突然发生了自有证券交易所以来最大的急跌,不到3周大盘跌去28%,市值蒸发20万亿,场外配资盘纷纷爆仓,极端时大盘每天有2000多只股票跌停、股指期货合约悉数跌停,市场一片恐慌!一个牛市也因股市异常剧烈波动演变成一场“股灾”!中国股市没能走出急涨急跌的怪圈。

  在政府的多管齐下又饱受诟病的救市政策下,股市异常剧烈波动最终被制止,没有构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但值得反思的是中国资本市场投融资功能的失衡问题,值得反思的是中国资本市场加杠杆的时机、力度与监管问题。市场在呼唤市值管理的量化指标,以便市值管理在这样大起大落的市场中得以合理运用,让不同的需求主体能对市场的变化作出理性科学的反应。

  既然大家都认可市值的重要性,认可主动的市值管理的重要性,在市值管理领域引进量化概念,以及本书的核心内容——溢价协同模型,并由该模型得出市值管理指标,用该指标去解释某一上市公司不同时期的市值管理水平,某一行业不同时期的市值管理水平。

  正如作者在书中论述的,有了市值管理指标,就解决了市值管理的量化评价问题。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短中长期的市值管理水平指标都优于其他公司,可以说明这是一家既有产品与服务的业绩贡献,又善于与资本市场沟通给投资者讲好故事的公司,可以说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给予的溢价的好公司与好股票。

  更进一步,随着溢价协同模型的优化,可以清楚地知道,某项市值管理名下的工具运用,比如股权激励,比如并购重组,在任意选取的期限内,是否对市值管理指标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贡献率是多少。

  我们相信,这样的量化是有意义的,市值超过60万亿的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资本市场,从此有了我国自己原创的指标,对不同属性、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都有了量化评价与优化的可能!这应该是“市值管理”概念2014年5月9日被写进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一年后的重要的研究成果。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上市公司的质量与体量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存在天然关系,科学理性的市值管理是寻求其匹配关系的方法与手段。

  市值管理,不应该是简单机械地将市值管理名下可运用的工具等同于市值管理本身;不应该将短期的可以提振市值的做法直接等同于市值管理本身;更不应该是以市值管理为名绑架大股东进行内幕交易的伪市值管理。而应该是站在公司战略高度中长期惠及全体股东的行为;应该是综合运用公司治理手段与资本运作工具的方法集合;更应该是旨在更好地运用资本市场溢价服务实体经济的有理论支撑、有实践检验的中国本土化的管理思想。我们需要一本从理论到实践,从定性到定量可以进一步阐述市值管理的新书。

在“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写入“新国九条”的背景下,开展对市值、市值管理水平的持续性研究与实践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对坚持倡导价值投资理念,达到资本市场支撑实体经济、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的更显必要。毛勇春先生从编著《市值管理方略》到新著《市值管理新论——从定性到定量》已经超过3年时间,足见其在这一领域的坚持与智慧,因为囊括了市值管理的所有话题,又是从实践而来的思考与提炼,是对问题的定性到定量的剖析,所以本书如《市值管理方略》一书一样,不是浪费读者时间的空谈。这本充满严谨性、创新性、实用性的新著,将会为中国稳增长调结构的经济改革大业,为中国资本市场国家战略的进一步落实,为不同行业不同公司的良性发展,提供有益的决策依据。

(本文为《市值管理新论——从定性到定量》的序,作者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前主席)

上一篇:【市值管理】市值管理进入科学理性时代
下一篇:【市值管理】浦发银行打造上市公司泛市值管理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