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不哭,投资者就要哭
日前,在证监会通气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证监会将强化信息披露,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目前,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相关思路和方案在论证中,待方案成熟时再向社会公布。负责人还宣布:将筹划建设数字稽查系统,利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精准打击。
毫无疑问,在如此精准打击下,又有一批IPO“堰塞湖”排队的粉饰报表的公司将折戟,盼星星盼月亮的上市梦将从此幻灭。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仍有107家企业因未完成自查工作而提交中止审查申请,其中,中小板、创业板、主板分别有49家、30家和28家,中小板未提交自查报告的企业占比近半。而之前根据证监会安排,3月31日是各中介机构对各自IPO企业的自查截止日,随着近期证监会对上市公司核查审计造假打击力度加大,一批原IPO招股书申报有问题的企业纷纷折戟。截至4月3日,2013年撤销IPO申请的企业共有166家,涉及保代人员超过300多人。166家IPO在审企业被终止审查中,整体撤单比例为13.94%,其中创业板撤单企业为104家,而目前创业板待审企业为239家,创业板撤单率为30.32%。终止审查数量、密集程度都创下史上之最。
随着上市被终止公司数量增多,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4月11日,曾参与IPO核查的知名会计师马靖昊对媒体透露:“一位IPO未成功的董事长(按纪律不便透露公司名)在上市过程中留下了近2000万元的财务窟窿。当时为保证公司(财务数据的持续增长),这些费用都由他个人掏了腰包,当得知上市被拒后,他终于崩溃地痛哭了。” 2000万元不是个小数,现在打了水漂,还不痛哭吗?起初这名董事长曾提出让公司分担一部分费用,但是保代却对其进行了劝说,告知“公司现在多1元钱的利润,按25倍市盈率计算的话,上市后你的市值就多了24倍。”并鼓励他“再穷也要咬紧牙关”。现在即使咬穿了牙,24倍的圈钱梦也只能是白日梦了。
董事长哭归哭,但一家中小型企业,其在上市过程中未计入在财务报表中的花费额竟高达2000万元就不让人匪夷所思了?这2000万元花到哪些环节去了,为什么要让个人掏腰包,而不是公司行为,这背后藏着什么见不得人的交易?据业内人士透露;IPO之初,为保证项目有一个较好的财务数据,这些方面往往自掏腰包帮助项目垫付资金。由于这些资金往往不入账,一旦项目IPO折戟,掏腰包者只能哑巴吃黄连。
董事长因哑巴吃黄连而痛哭,这对投资者而言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倘若这被撤销IPO申请的166家公司没经“回锅”核查而蒙混过关上了市,那哭的就应该是投资者了,上市后粉饰的报表迟早会穿帮,下一年业绩必然迅速变脸,炒高的股价将暴跌,不知又将有多少投资者倾家荡产,那岂止是区区2000万元,那是几十个亿甚至更多。从这个角度看:董事长哭不倒长城,只能哭得让投资者拍手称快。
下一篇:谷歌董事长:2020年所有人用上互联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