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情转型困局:百亿目标几成幻影 董事长减持为发展?

  

 

  中国董事局网资讯:7月18日,湘鄂情北京月坛店,位于六楼的星级豪华包间改装成了公司办公场所。因生意冷清,该店只有一楼和四楼继续营业,五楼六楼已改成湘鄂情公司办公地点。实习生 栗世民 摄

  上周,湘鄂情公告称,上半年预计亏损1.6亿元到2.4亿元。公司宣布关闭旗下8家门店,占其直营门店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北京万泉河店4月份刚刚装修完毕开业不久,此次也在关闭之列。曾经门庭若市的湘鄂情门店,营业状况直线下滑。去年单店盈利超2000万元的北京月坛店,今年一季度报亏350多万元。

  在限制“三公消费”的背景之下,湘鄂情成为高端餐饮温度骤降的典型代表。转型,湘鄂情意图通过发展快餐和团膳来扭转颓势。公司董事长孟凯称,可以接受中低端转型,并相信转型会成功。不过,在湘鄂情今年股价一路下跌之时,孟凯在不断地减持套现,同时增持一家旅游上市公司三特索道。孟凯给出的理由是,景区游客都有就餐需求。

  巨亏,关店湘鄂情苦盼春天

  八项规定出台后客人“突然消失”,湘鄂情关闭八家门店,上半年突现逾亿巨亏

  7月18日,新京报记者走进湘鄂情北京月坛店6楼看到,之前的一张张餐桌已变成了办公桌。

  几个月前,这家紧邻几家政府机构的高档酒楼还是门庭若市。如今,金碧辉煌的包厢里,放进了格子一样的办公桌,这里已成为上市公司湘鄂情的办公地,员工们一抬头,天花板上硕大的水晶吊灯还在闪闪发亮。

  上周,湘鄂情公告称,上半年的亏损额将在1.6亿元到2.4亿元,公司宣布关闭旗下8家门店,占到其直营门店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在限制“三公消费”的背景之下,湘鄂情成为高端餐饮温度骤降的典型代表。

  客人不见了

  “突然一下子就空了。”湘鄂情公司董秘李强说,“我都没想到”。

  “客人真的是说不来就不来了。”7月18日上午,湘鄂情公司副总裁、董秘李强坐在月坛店一间空荡的包厢里接受新京报记者的采访。

  “以前说要提前一个月订(包厢)肯定有点夸张,但至少提前一天订是肯定的。然后,突然一下子就空了。”谈起这家高档酒楼的变化,李强还是有些错愕,“我都没想到”。

  去年12月,中共中央“八项规定”、中央军委“十项规定”相继出台,餐饮、白酒等与三公消费相关的行业纷纷“入冬”。

  湘鄂情是国内餐饮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主打高端酒楼业务。

  李强表示,去年年底,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不少订好的饭局都纷纷取消了。后来他从一些公务员口中听说,领导明确打了招呼,近期不要去外面吃饭,“尤其是湘鄂情等几家高档场所”。

  月坛店门前的报摊师傅说,以前每到饭点,店门口的车都停得满满的,很多车停不下,现在几乎没什么客人来,“很多保安都走了”。

  7月17日中午11点,月坛店门前空空荡荡,几位客人带着孩子坐在大厅里吃饭。由于定位高端,月坛店的大厅面积很小,只是在大门左手边有6张4人台,全店7000多平米的营业面积中,大部分区域都是豪华包厢。

  如今,月坛店只有一楼和四楼继续营业,五楼六楼已是湘鄂情公司的办公地点。

  同样门庭冷落的,还有湘鄂情的西单店。7月17日中午12点,新京报记者来到这里,西侧区域已经停业,东侧一楼的铁板烧没什么客人,二楼三楼有不少空的包厢。

  公告显示,湘鄂情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出现亏损,当季亏损额为180万元;今年一季度,湘鄂情亏损额大幅上升至6840万元;今年二季度,湘鄂情的亏损额已扩大至9160万元至1.716亿元。

  评级公司鹏元资信的报告显示,2012年,湘鄂情全国所有门店中,亏损的只有6家;而2013年一季度,在27家直营店,9家加盟店中,亏损门店已达23家。

  选址的学问

  分析湘鄂情北京门店的选址会发现,不少门店都分布在政府机关、军队大院,以及大公司周围。

  湘鄂情的老板孟凯是湖北鄂州人,在深圳开小饭馆起家。

  在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边疆看来,孟凯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他告诉新京报记者,孟凯在深圳的时候,看到了很多打工者没有家乡饭吃,就开了主打湖南口味的湘湘菜馆。进入北京之后,又很快瞄准了高端餐饮的需求。

  曾有媒体分析湘鄂情北京门店的选址,发现不少门店都分布在政府机关、军队大院,以及大公司周围。

  湘鄂情北京总店,就选在了位于海淀区定慧寺海军总部干休所对面,店址周围辐射了大量的党政机关。

  湘鄂情月坛店位于月坛南街,正对门就是国家统计局,酒楼的西边不远处,坐落着国家发改委,东边则是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工商总局,这里距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只有5分钟的车程。

  湘鄂情的西单店,位于武警部队招待所院内,周边分布着民生银行、华电集团、国家开发银行等大型企业。

  2012年,在湘鄂情的所有分店中,月坛店、西单店和定慧寺店三家分店的利润贡献最大,都超过了2000万元。其中,月坛店全年实现净利润2280多万元。而今年一季度,月坛店亏损350多万元。

  一些评论认为,湘鄂情主要的利润来源就是公务消费。

  对此,湘鄂情董事长孟凯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湘鄂情不是只有(公务消费)这一块,我们也不都是开在武警招待所里。咱们要宏观地去看一些事情,不要用显微镜来看。”

  断臂求生存

  停业名单上的8家门店中,有3家位于北京,而这3家都在公告之前就停止了营业。

  上周,湘鄂情宣布8家门店将停业,此举被喻为“断臂求生”。李强表示,根据估算,这些被关闭的店可能一两年内都无法盈利。

  事实上,在公告之前,不少店就已悄悄停业。新京报记者发现,停业名单上的8家门店中,有3家位于北京,而这3家都在公告之前就停止了营业。

  湘鄂情西南四环店位于中建一局的办公大院内,7月17日晚,新京报记者来到这里,店门上一纸公告显示,该店已于6月16日停业,店内只剩下几名员工在打牌。中建一局大院的门卫说,去年这里还是生意火爆,今年过年以来,就没什么生意了。

  万泉河店于今年4月刚刚开业,目前已经停业。公告显示,刚刚装修完成的这家店在8家店中损失最大,一次性损失将达2900多万元。

  留下来的店,也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当夜幕降临,月坛店门前的大屏幕上会打出“家庭欢聚餐厅”的字样,这是湘鄂情今年以来的新定位。

  在这家店里,菜单已经变成了两张塑料纸,上面的菜价大多在100元以内。“我们几个月前刚换的菜单,去掉了大部分200元以上的菜。”服务员说:“先生您人多的话也可以去包厢。没有最低消费,菜价跟大厅一样,也不收包厢服务费。如果七八个人的话,一顿饭下来估计在1000元左右。”

  7月17日中午,在月坛店门前,湘鄂情董事长孟凯告诉新京报记者,湘鄂情酒楼业务的转型正在进行,“我转型中低端是可以的,我一租就是租一整栋楼,所以租金便宜。俏江南喜欢开在写字楼里,如果我的房租是2元一天,俏江南可能要10元一天。”

  孟凯说,现在位于定慧寺的总店生意已经恢复了不少,有时候还订不到位子。“今后湘鄂情全面恢复了,我再开一个转型成功的发布会。”孟凯说。

  在转型中低端之外,湘鄂情的一些门店还做起了快餐生意。

  7月18日中午,在湘鄂情工体店门外,几位员工在路边卖起了快餐,一旁是露天的桌椅。中午12点多,不少周围写字楼里的白领来这儿吃饭。

  “这些员工都是我们原有的员工,没有额外的成本,这样的快餐摊,一天能赚几千块。”李强说。

  在去年,如果按照菜单上的价格计算,几千块的营业额基本是湘鄂情的一桌饭钱。

  春天在哪里?

  湘鄂情希望留住那些被关门店的业务骨干,并培训成为团膳、快餐业务的骨干。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停业的具体操作上,湘鄂情还是给未来留了一定的余地。

  停业的这8家店并非全部退租,而是尽量选择与别人合作经营,或是转租。湘鄂情的一位高管称,像月坛店这样位置比较好的店面,即便自己办公,也不会轻易退掉。

  “我们判断,未来高端餐饮还会呈一个缓慢上升的趋势,但不会是报复性的反弹。”李强表示,“我们会在这个时候对一些店面进行重新装修,把大包厢适当改小,也有可能增加大厅的面积。”

  一下子停业8家店,店内的员工如何处置?

  在湘鄂情的员工中,一些客户经理、店长等很善于维护客户关系,湘鄂情希望将他们留住,未来将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成为团膳(企业食堂)、快餐业务的骨干。

  事实上,在“八项规定”之前,湘鄂情就已经启动了转型的步伐,拟在酒楼业务之外,重点发展团膳和快餐等低端餐饮。

  “我们早就料到高端餐饮可能发展空间有限,但没想到这种变化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出现。”李强说:“也许这是一件好事,推动了我们自身转型的速度。”记者郑道森 实习生庄杏霞

  提前转型难躲寒流 湘鄂情“百亿”目标几成幻影

  2012年提出转型计划;湘鄂情高端酒楼业务遭重创,低端快餐、团膳业务尚未成气候,寄望明年业绩好转

  像是先知先觉,在“八项规定”出台之前,湘鄂情就已经开始了转型步伐。在公司的计划中,高端的酒楼业务仍是重要的支撑,但未来的战略重点是快餐和团膳(企业食堂)业务。

  去年,湘鄂情董事长孟凯曾表示,要在5年内实现100亿元的年营收,其中20%来自酒楼业务,80%来自低端餐饮。为此,湘鄂情在当年进行了两起重要的收购。

  然而,突如其来的政策变化打乱了湘鄂情的转型阵脚。在新业务尚未形成规模之时,主打的酒楼业务即遭重创。这让公司的投资价值出现了较大的风险。

  高端餐饮,“低端”净利

  年报显示,湘鄂情的毛利率连续两年都接近70%,但净利润率都只有7%到8%。

  在富丽堂皇的外表之下,高端餐饮行业的利润却很“低端”。

  根据湘鄂情的年报,公司的毛利率连续两年都接近70%,但净利润率都只有7%到8%。

  蚕食掉毛利的,是湘鄂情居高不下的费用。

  2012年,湘鄂情总营收为13.8亿,但仅销售费用一项就达6.02亿元,占营收比例达四成左右,此外还有1.35亿元的管理费用。

  一年6亿的销售费用,都花去了哪里?

  年报显示,湘鄂情2012年的销售费用中,金额最大的3项分别是:员工工资1.59亿元、租赁费1.14亿元、长期待摊费用摊销(主要是装修成本)1.03亿元,这3项合计占到销售费用的一半以上。

  如果了解湘鄂情的盈利模式,就会发现,这些费用不仅很难控制,而且大有逐年攀升的趋势。

  湘鄂情大多开在政府机关、大公司扎堆的区域,营业面积动辄好几千平米,租金自然不菲。对于高端酒楼来说,要想吸引最高端的客户,必须每隔几年就停业装修一次,这就导致装修费用摊销很难大幅降低。

  在湘鄂情,除了传菜、上菜等普通员工之外,还有专门的一支客户经理队伍,这些员工归属于营业部,主要的职责是维护客户关系,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销售提成,与业绩直接挂钩。

  每当包厢里有重要的客户出现,餐厅的店长或者经理,都要带着营业部的工作人员进包厢敬酒,并询问客户的满意度。

  在湘鄂情的黄金时期,这些服务人员能彰显湘鄂情的特色,吸引并且留住客源。

  “八项规定”前的转身

  意识到高端餐饮竞争激烈,净利较低,湘鄂情在八项规定出台前已开始布局回报率更高的低端餐饮市场。

  事实上,早在“八项规定”出台之前,湘鄂情已经觉察到高端消费领域可能出现的危机。

  “湘鄂情2009年上市,2010年开了10家新店,2011年开了5家,2012年只开了3家。”湘鄂情副总裁、董秘李强说,高端餐饮竞争日趋激烈,现在的回报率已不如以前。

  相比之下,快餐市场增长迅猛,市场容量也比高端餐饮大得多,并且没有多少成规模的龙头企业。“对于庞大的快餐市场来说,像真功夫这种知名连锁品牌的市场份额何其小,远没有实现充分竞争,这是机会。”李强说。

  更为重要的是,相对于高端餐饮,中低端的连锁快餐反而拥有着更高的净利润率。以味千拉面为例,2010年,味千拉面净利润率达到16.7%,2011年,这一数字为11.3%。这样的利润率水平在中低端餐饮中并非个案。

  在2012年的一次采访中,湘鄂情副总经理夏桐曾感慨拟收购的快餐企业——上海齐鼎的盈利能力。他表示,虽然湘鄂情2011年的营收是上海齐鼎的10多倍,但7.56%的净利润远低于上海齐鼎的12.83.%,甚至低于餐饮业的平均净利率。

  湘鄂情董事长孟凯也曾经表示:“纯利率达到百分之十几,说实话,湘鄂情是做不到的。”

  转型中低端的尝试从2010年就开始了。

  当年,湘鄂情在武汉推出“平民宴会厅”,880元一桌的宴席比当地不少本土酒店都要便宜;2011年,湘鄂情又推出“湘鄂情·源”品牌,定位在人均消费50元左右的大众餐饮市场。

  大规模的转型始于2012年。

  2012年的年报透露,当年初,公司制定了转型发展战略,向快餐盒团膳转型。

  当年6月,湘鄂情8000万元收购了北京龙德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进军团膳市场。收购之初,龙德华在北京拥有团膳客户超过30家,新签下IBM等大客户,并进入了北京市教委的学生餐供应名单。

  同年8月,湘鄂情斥资1.35亿元,收购了上海齐鼎的子公司——味之都餐饮90%的股权。“味之都”中式快餐连锁门店集中在上海,被收购时共有52家直营店、9家单店加盟店。

  对于湘鄂情的这两项收购,投资机构观点不一。

  西南证券在一份研报中称,世界500强中没有酒楼公司,要做成世界级餐饮公司,没有快餐和团膳是不可想象的。湘鄂情本就是从快餐起家,后期发展中积累了很好的人脉关系,这十分有利于做团膳。

  而安信证券则在研报中称,湘鄂情的收购可能面临“管理人才缺失、整合期过长”的风险。

  收购快餐带来整合难题

  由于高端餐饮和快餐在管理方式上存在巨大差异,收购味之都之后湘鄂情面临整合难题。

  恰如安信证券所言,湘鄂情的管理人员对于快餐行业并不熟悉。尽管同属餐饮业,高端餐饮和快餐在管理方式上存在巨大差异,并购之后如何整合,如何进一步布点,或是湘鄂情面临的难题。

  曾有媒体报道称,湘鄂情旗下的“味之都”快餐曾在北京西站开出一家门店,但开业没多久就因为客流不足而被迫关闭。

  对于北京西站店的情况,李强解释说,还是因为缺乏快餐行业的经验。相比高端酒楼业务,快餐店的选址需要对人流的把握更加精准。“酒楼可以拼口味,拼服务,但吃快餐的人往往就是讲究方便,讲究快。”

  曾经的北京西站店,尽管距离肯德基、真功夫等快餐店只有一百多米,但并非人流必经的要道,客流就少了很多。

  “我们现在还在摸索阶段,允许失败。”李强说。

  事实上,收购“味之都”至今,湘鄂情一直没有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扩张,在北京只开了3家门店,在上海的门店不增反减,一些盈利状况不佳的门店被关闭。

  下一步的扩张,湘鄂情希望以北京已有的十几家酒楼为中心,在这些酒楼周边选址。李强解释说:“我们对于酒楼附近的地理环境比较熟悉。”

  相比之下,继续并购成为更加靠谱的做法。李强透露,湘鄂情未来还会有一些收购的动作。

  并购之后,如何整合,依旧考验湘鄂情的能力。例如,味之都原本主打上海小吃,但湘鄂情的长项是家常小炒,公司希望在味之都加入小炒套餐,但快餐对标准化的要求非常高,具体要加入哪些菜,什么样的品类卖得最好,还需要试验,需要数据分析,目前这些试验仍在进行当中。

  期待明年业绩“改观”

  李强对评级被调低表示理解,“我觉得明年情况就会有改观,我们对于未来发展已经有种种规划,但毕竟还没有反映在数据上。

  在全面转型的背景之下,2012年,湘鄂情提出了雄心勃勃的“5年100亿”的计划——5年内,将湘鄂情的年营收做到100亿元,其中20%来自酒楼,80%来自团膳和快餐。

  对比2012年的年报,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

  去年湘鄂情全年13.8亿的营收中,团膳业务的营收6000万元,快餐业务为5500万元,二者合计占到营收的10%左右,与80%的目标相去甚远。

  更加不确定的,是酒楼业务的增长前景。在“3年100亿”的目标中,酒楼业务在3年内要达到20亿元,这意味着,在大举进军快餐、团膳的同时,高端的酒楼业务不能放弃,而要稳步增长。

  正是在这一方针指导下,2012年,湘鄂情斥资打造万泉河店,并于2013年4月逆市开业。

  但“八项规定”的到来,打乱了湘鄂情的转型阵脚。在高端餐饮大幅萎缩的背景之下,湘鄂情近期一口气关掉了8家门店,占到27家直营店的近三分之一,刚刚开业的万泉河店也被关闭。

  李强表示,酒楼业务何时能恢复还很难确定,100亿的目标可能较难实现,但二八比例还是会坚持下去。

  快餐和团膳还尚未成气候,酒楼业务又遭遇危机,这让湘鄂情的投资价值大打折扣。

  今年6月27日,评级公司鹏元资信将湘鄂情的公司债评级由AA调整为AA-。根据深交所的规定,评级为AA-的债券,已不可作为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的质押券,这样的评级已“触及红线”。

  李强表示,公司对调低评级一事表示理解。“我觉得明年情况就会有改观,我们对于未来发展已经有种种规划,但毕竟还没有反映在数据上。”

  此外,湘鄂情的一项4亿多元的定向增发计划也宣告失败。

  早在2012年,湘鄂情拟以7.52元/股的价格,向北京金盘龙定向发行不超过6000万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4.51亿元。上周四,湘鄂情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决定撤回定增的申请,公告中称,撤回的原因是“认购对象认为本次认购风险较大”。

  对此,李强表示,一方面湘鄂情在二级市场的股价已经低于定向增发的价格,定增不如直接在二级市场买入;另一方面,金盘龙那边认为,现在投资湘鄂情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记者 郑道森 实习生 庄杏霞 北京报道

  董事长孟凯减持为发展?

  减持湘鄂情,增持三特索道,称是为了发展景区餐饮

  今年1月14日,湘鄂情发布的一则公告引起了大量关注。公告称,孟凯因自身发展需要,计划自今年1月18日起的未来6个月内,累计减持股票不超过1亿股,预计减持股票比例合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5%。

  在减持的同时,孟凯还同时大量买入另一家旅游上市公司三特索道的股票,并谋求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

  孟凯在想什么?这位湘鄂情的创始人,是否对餐饮业都没了信心?

  买入三特索道引发质疑

  7月18日,湘鄂情副总裁、董秘李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孟凯的减持是他的个人行为,“孟总的原话是他有投资需要,也有自己改善生活的需要。”李强称,减持并不意味着他对公司的不看好。

  让人不解的是,孟凯一边减持湘鄂情,一边大举买入另一家上市公司——三特索道的股票,甚至公开对媒体表示,希望成为三特索道的第一大股东,并进入董事会。

  为发展景区快餐业务?

  7月17日,孟凯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增持三特索道,是因为三特索道一年有3000万的游客,这些游客都有就餐的需要,每人20元,一年就是6个亿。”

  “能保证每位游客都来湘鄂情吗?”新京报记者追问。孟凯反问:“如果我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能不考虑我的意见吗?”

  但事实上,即便想发展景区的快餐业务,也没必要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完全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展开合作,对于这个问题,孟凯拒绝回答,称“先不谈,看公告”。

  湘鄂情的董秘李强表示,孟凯增持三特索道可能有两重原因。其一,三特索道的资产中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较大,孟希望把湘鄂情旗下的快餐业务开到景区去;其二,三特索道的股权比较分散,是一个很好并购的对象。

  进退两难的“尴尬”

  三特索道的第一大股东,是国有法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共持有上市公司14.64%的股权。在数次增持之后,孟凯的持股已超过10%,成为三特索道的第二大股东。

  对于孟凯的到来,三特索道似乎并不欢迎。

  今年4月18日,三特索道的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三特索道的定向增发预案。这意味着,孟凯若想成为第一大股东,将付出更大的成本。

  7月18日,李强证实,目前孟凯仍持有三特索道的股票,持股比例超过10%。他分析,一方面,监管层对于这种强制收购的方式虽然不反对,但也不支持;另一方面,由于三特索道的增发,孟增持的成本已增加了不少。

  此外,由于三特索道股价的下跌,目前二级市场的价格已低于孟凯买入的价格,换句话说,孟凯已被“套牢”,此时想要离场也并非好时机。记者 郑道森 实习生庄杏霞

  

上一篇:盛运股份董事长“窗口期”前带头减持忙套现
下一篇:广州纪委否认广汽集团董事长被带走协助调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