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铭:新股只要信披真实 史上最差又何妨

曹中铭 财经专栏作家(资料图)
曹中铭 财经专栏作家(资料图)

    6月份再次开闸后的第二批新股正步入发行程序。12家新股中,有7家2013年业绩出现下滑,而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情况来看,则有8家新股下滑。不仅如此,这些新股中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而受到市场的质疑,因而被市场扣上了“史上最差新股”的帽子。

  数据显示,12家即将上市的新股当中,2013年共计实现净利润同比下滑近9%,7家净利润下滑幅度从1.4%到34%不等;经营现金流8家出现下滑,12家公司2013年共实现经营现金流8.08亿元,同比下滑超过22.4%。这些数据与以往新股呈现出的高增长与成长性十足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

  业绩下滑公司中,其实并不乏“特点”。如中材节能(603126,股吧)2013年实现净利润仅9079万元,同比下降33.61%,其幅度之大,在新股中是非常罕见的。禾丰牧业(603609,股吧)的业绩则遭遇了“三连滑”,2013年净利润同比下滑26.85%,进入2014年以来,受猪肉价格继续疲软,养殖业处于行业低谷的影响,今年上半年的业绩不尽如人意。长白山(603099,股吧)在2013年业绩下滑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1591万元至-1425万元,发行还未启动,即开始宣告亏损,这在此前新股中是绝无仅有的。

  由于IPO暂停以及从上会审核到最终发行新股,个中还需要不少的时间成本,也可能使新股发行与其业绩下滑出现了“共振”,进而成为“最差”新股。

  但退一步讲,如果上述新股信息披露全部是真实、完整与及时的,即使是“史上最差新股”,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至少,这些新股真实完整的信息披露,让市场与投资者看到了一家真实的上市公司。当一家信披不存在任何问题的公司出现在投资者面前时,用手投票还是用“脚”投票,明显更有利于投资者进行选择。即使是因为业绩下滑成为“最差”,而投资者投资后产生亏损,或者没有红利可分,那也是“买者自负”的结果。

  与“史上最差新股”相比,那些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现出成长性十足,而挂牌后又快速“变脸”的公司,才是最该遭到市场唾弃的。而一些通过造假上市,上市后业绩“变脸”的公司,才真正称得上是“最差公司”。

  当然,要提升A股市场的投资价值,就需要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这需要我们从完善制度建设,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上下功夫。“史上最差新股”来了,但我们希望有更多质地优良、成长性好的公司“莅临”A股市场。(博客:曹中铭)

上一篇:文国庆:PMI创6季新高 周期股全面启动
下一篇:财智人生:700点中级行情或将展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