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新生:英格兰与苏格兰源于文明的冲突
CCVI中国价值指数首席研究员崔新生
在我十数年前有关非理性经济制度理论研究之初,进入思想极限的则是人类文明冲突,是不同族群之间的纷争源渊。其中,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则成为主要脉络。
我在《制度简史》里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即假设一个人在一个漫无边际的果园里摘果子吃,一个人时,他会很寂寞,当有第二个出现时,则会很兴奋。当接着第三个、第四个及更多的人出现后,就会感到恐惧。为什么?因为他会发现果子越来越少,而摘果子的人却越来越多,所以就出现了果子递减以致吃不到的威胁。这是人类最原始的与自然、与族群的关系。
这个场景与英格兰与苏格兰的独立没有关系,只是说明,人类至今的绝大多数冲突,皆与各自形成、成长的历史及文明有关。
在我很早的时候,不知道通过什么书籍或渠道接受到的信息,就是一提到苏格兰,就记得被称之为“乡巴佬”。可能是某篇文学作品中得来的。
在世界上没有苏格兰和英格兰时,那片土地上是不列颠人、凯尔特人、日耳曼人等部落。那是近2000年前的罗马帝国时期,罗马在整个不列颠岛驻扎四个军团,为了抵御凯尔特部落的侵扰,筑起了一条长达75罗马里也就是117.5公里)的长城,同时沿长城布筑了17座要塞,并且各自储藏一年的粮食。以此长城为分界线,南方是罗马的不列颠尼亚省,而长城北边则是今日的苏格兰。类似我们今天的长城,关外或关内。大概我记忆中的苏格兰被称之为“乡巴佬”,可能与此有关。当然,我此仅仅是臆猜,不做考据。
假如就此一道长城也就罢了。但在当时罗马老皇帝去世后,继任的安东尼皇帝继续向北延伸至苏格兰的土地,修了一条新长城史称“安东尼长城”。但此举遭到了凯尔特人的抵制,最终罗马帝国只能放弃这一长城。
大概,此即是今日英格兰与苏格兰纷争的起源。长城,在我的家庭集体型式里,是被围墙为极权意识与区域界线的,中国的长城或“安东尼长城”等,均属于这个角色。而首建城墙者,往往会在之后越来越保守,此应做文明的趋向。自此,罗马帝国持续衰落。
罗马军队在渗透、改造不列颠人之后,形成初步的行政管理体系。而在长城北边的不列颠同胞,一直对立存在——这时我不期然想到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同族同胞,但在若干年后,后出现什么情形,也是饶有趣味的题目。
但这一状况维持数十年,被来自易北河口、丹麦南部沿海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打破,三个日耳曼族部落作为征服者,统治不列颠岛同时杂居通婚最终形成一统的盎格鲁•撒克逊族群,形成七个盎格鲁•撒克逊王国。类似中国的战国时期,数百年战争、侵略、吞并以及姻亲结盟等等,七个王国其中的韦塞克斯王国成为强国,此成为统一体即英格兰王国的雏形。
而以此同时,没有归顺或进入盎格鲁•撒克逊族群的不列颠人,则四散流徙,撤退到“长城”以北,与原住民的同族群融合,苏格兰雏形即阿尔巴王朝诞生。但相比于长城以南的英格兰相比,苏格兰是松散的、类似联盟的,当然,也是野蛮的,特别是在承继古罗马体统的英格兰心目中。
也许这种“野蛮”性,导致苏格兰集团或诸侯国群相互战乱,形成了与英格兰王国并驾齐驱的一极。苏格兰仍然不时骚扰一下英格兰,但沿袭古罗马及欧洲贵族文明的英格兰一再息事宁人,两国互不相扰,相对友好。王室之间联姻活跃,英国公主要使野蛮的苏格兰王子成为贵族,苏格兰野蛮性得以漫长的驯化过程。
人类历史文明的吊诡,在于为什么最终“野蛮”者具有强劲的生命力?承袭古罗马及欧洲贵族文化的英格兰相对平稳;而苏格兰王朝内部,则纷争不断。难道千年时间,英格兰的所谓贵族文化,仍然没有彻底变异苏格兰的野蛮基因?而在之后的历史演变中,野蛮的苏格兰创造力以及对人类的文明贡献异彩纷呈,而英格兰则封闭保守,顽守一域。
而2014年9月18日的苏格兰独立公投以及最终,预示着是英格兰与苏格兰文明差异的高度融合?或是仅仅是一种偶然?因为,虽然公投最终没有分离,但独立与非独立之间的两者比例,并不是相差很大。
(作者为国际非理性经济制度理论学会(IIESTI)会长、CCVI中国价值指数首席研究员)
下一篇:魏巍:美元、黄金、A股的最新思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