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铭:“监管保护”更须引起警惕

  因为监管部门的“责令改正”,9月30日航天通信(600677,股吧)公告称,通过自查,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了会计差错更正,调整2012年度、2013年度财务报表相关数据,其中2013年度调减净利润440万元。在航天通信调减净利润的背后,其七年来多次财务造假亦引发市场的强烈关注。

  早在2007年,航天通信被发现2003年~2005年间将资金套出,进行体外循环,并虚增收入与利润;2010年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航天通信两子公司虚增2009年收入均超过千万元;2012年被发现的那次,是通过资产核算方法的调整,虚减成本,虚增利润;2014年刚刚被发现的这一次造假,则是通过背靠背互开发票的方式进行虚假交易,虚增利润。四次财务造假,各有“千秋”,各具特色。然而,对于屡次实施财务造假,并且性质堪称恶劣的航天通信,浙江证监局仅仅下发了《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要求上市公司进行整改,而并非《行政处罚决定书》。

  其实,即使航天通信此前多次出现财务造假,其也没有受到任何的重罚。要么是财政部的处罚决定,要么是浙江证监局的监管函,要么是责令改正。必须注意的是,航天通信正是被监管部门一次次采取措施的背景下,又出现了第四次财务造假。因此,从监管效果看,无疑差强人意。

  事实上,在航天通信2007年被发现财务造假后,即有律师与投资者一起发起维权行动,但因为证监会没有作出行政处罚,其诉讼被法院驳回,此后的几次亦同样如此,投资者的维权也只能作罢。而针对多次实施财务造假的航天通信,浙江证监局此次仍然没有进行严惩,市场质疑其或存在地方保护的嫌疑。

  如今地方证监局可谓大权有握。自去年开始,中国证监会开始转换自己的角色定位,从市场的审核者慢慢向市场的监管者转变。去年7月份,中国证监会就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派出机构行政处罚工作规定〉的通知》,决定授予所有派出机构行政处罚权,自2013年10月1日起实施。浙江证监局要严惩航天通信,也不过“举手之劳”而已,然而事实却再次让市场失望。

  与内幕交易一样,股市上的地方保护主义也是一颗“毒瘤”。而地方证监局对辖区上市公司轻描淡写式的处罚亦并非没有先例。去年11月份,四川证监局对阳谋化工的调查结果显示,上市公司通过多份虚假合同将“风险、报酬并未实际转移出阳煤化工(600691,股吧)”的相关产品确认为销售收入和成本,违反《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多计收入约42亿元,约占阳煤化工2012年销售收入216亿元的19.66%。除了财务造假之外,阳谋化工还存在内幕交易防控及信息披露不符合规定、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三会运作不规范、对外担保信息披露不准确等多方面均存在问题。尽管四川证监局开出了四张罚单,然而都是些诸如责令改正、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诚信档案等不痛不痒的监管措施。因此,四川证监局的处罚,亦有地方保护之嫌。

  中国证监会向派出机构下放行政处罚权,无疑是为了提高处罚效果,以利于严打市场上的违规行为,进而保护市场的秩序与投资者的利益。但如果地方证监局念起“监管保护”的歪经,不仅不利于落实对违法失信行为“零容忍”的监管理念,也无助于保护中国资本市场以及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根本利益。因此,对于地方证监局的“监管保护”行为,中国证监会要义正词严地说“不”。(博客:曹中铭)

  

上一篇:窦维德:控制仓位 加快轮动轮作节奏
下一篇:跑赢大盘的王者:确定性很强的机会不能放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