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沪港通资金门槛设置埋下五大风险
皮海洲 职业投资者、独立财经撰稿人、专栏作家(资料图)
9月26日,上交所正式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港通试点办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港股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指引》,沪港通的到来迫在眉睫。
从两个正式发布的文件来看,50万元资金与资产的门槛设置成为白纸黑字。如“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指引”规定,会员对个人投资者资产状况进行评估时,应当确认以该投资者名义开立的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内的资产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其中不包括该投资者通过融资融券交易融入的资金和证券。
如此一来,50万元门槛设置成了投资者参与沪港通的拦路虎。毕竟A股市场上87%以上的投资者资金规模在10万元以下,而资金规模在50万元以上的投资者更是少之又少。沪港通因此成为极少数投资者的专利。沪港通由此带给投资者的不公平是显而易见的。
更重要的是,沪港通50万元资产门槛的设置因此给投资者及市场埋下了五大风险。尽管这50万元资金门槛的设置本意是为了帮助投资者防范投资风险,但实际情况或许正好事与愿违。而这五大风险显然是需要得到正视的。
一是投资者凑足50万元门槛的风险。投资本来应该是量力而行,需要考虑到投资者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但50万元门槛的设置,有可能让投资者为了满足门槛设置的要求,而加大对证券投资的投入,或干脆借资金来凑足这50万元的门槛要求,从而增加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二是迫使资金量不足50万元的投资者直接到香港开户,或通过国内券商的香港分支机构来直接开设港股账户。而这种开户实际上是存在政策性风险的。尤其是资金进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而且一旦投资者与券商之间发生纠纷,投资者到香港维权也很困难。因此这无形之中又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
三是迫使投资者错失接受投资者教育的风险。按照“沪港通试点办法”的规定,通过沪港通投资港股的投资者,有关券商应当向其全面客观介绍香港证券市场法律法规、市场特点和港股通业务规则、流程。投资者因此接受了一次香港股市知识的投资者教育。但对于因资金量不够而直接到香港开户的投资者来说,却失去了这样的受教育机会。
四是对于达不到资金门槛要求而困守A股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他们不仅失去了投资港股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走向成熟的机会。毕竟香港股市比A股市场规范,也比A股市场成熟,经过香港股市洗礼的投资者更容易走向成熟。
五是50万元资金门槛的设置,导致许多投资者直接选择到香港开户,投资港股的资金通过地下钱庄等秘密渠道流向香港股市。这些资金没有正常的统计渠道,这也导致了沪港通统计数据的失真。而这种失真的资金流向数据又很容易误导市场,甚至造成政策性的决策风险。也正因如此,沪港通50万元资金门槛的设置并不妥当,应尽快予以撤除。
下一篇:元小弟:坚定信念 震荡上行之路还要走很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