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阳光私募月度体检:净值平均下跌0.63%

  本报理财数据分析员 刘振盛 上海报道

  10月24日,上证指数在连续下跌3个交易日后,跌幅开始有所收缓,仅微跌了0.01%。自7月21日逐步展开的连续反弹以来,截至10月9日的高点,在2个多月时间里,上证指数收获了来之不易的15.22%涨幅。

  然而,9月23日以来,在海外市场冲击等因素影响下,A股却经历一场“过山车”的行情,最近11个交易日跌去3.3%。这给众多投资者期盼的牛市之旅增添不少波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高净值投资者经常购买的阳光私募产品净值9月底以来平均下跌0.63%,跑输同期沪深300的0.19%涨幅。

  但是不必过于悲观,仍然有36%的产品最近跑赢指数,只是需要投资者细心挑选。事实上,股票型产品在资产配置中的比例应该逐渐被提高。统计显示,2014年才发行成立的927款股票型阳光私募产品中,自成立以来的平均总回报为8.83%,并且总回报在20%以上的产品就多达116款,占今年发行产品数量的1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在披露了最新净值的股票型阳光私募产品中,从9月底以来的回报平均表现为-0.63%,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了0.19%。意味着这段“过山车”时间里,股票私募产品的平均表现逊色于指数走势。

  具体来看,表现最好的是汇吉集合信托第5期,它在10月17日的最新净值为1.7985,而9月9日的净值为1.0369,单位净值增长率达到73.45%,不过从公开信息中并未查到这款产品的更多信息。

  排在第二位的则是广东泽泉投资旗下的泽泉盛辉产品,它成立于2014年3月27日,最新净值为1.6272,在9月底的净值则是1.2912,增长了26.02%。泽泉投资公司的投资总监辛宇在8月份一次访谈中表示,下半年的市场随着2000点底部构造的完成,震荡上行将成为主旋律,行情预计会好于上半年。

  位居第三位的则是通过中融国际信托发行的瞰金3号-第01期(乐享一号)产品,它成立于今年9月初,截至10月17日的最新净值为1.2216,即使与9月底的净值相比,也增长了14.51%。

  虽然股票阳光私募整体的平均表现逊于同期的指数,但是投资者也不用悲观。因为从整体上看,自9月底以来,总回报超过同期沪深300指数的股票型阳光私募产品共有813款,占纳入统计的产品比例为36%。只要投资者此前精挑细选,跑赢指数的概率很大。具体来看,回报在10%以上的产品有12款,回报在5%以下的产品最密集,达751款。

  同时,在这段时间里净值出现下跌的产品数量达1274款,占比高达56%。其中净值下跌幅度达到10%以上的产品共36款,表现最差的一款产品净值下跌了35.65%。净值下跌幅度在个位数的产品共747款,占比33%。下跌幅度不到1%的产品共有491款,占比为22%。

  虽然A股近期出现调整,但从今年以来,股票型产品无疑是高净值投资者配置时的重点关注对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从成立时间看,纳入统计的2275款股票型阳光私募产品中,2014年以来发行的就有927款,占比达41%。尤其5月后成立的产品就达到624款,当时上证指数正处在2000点底部的窄幅震荡期,这也说明随着A股市场的回暖,不少资金正在将投资目标瞄准股市。

  在这些产品中,结构化产品为141款,占今年发行的产品比例仅有15%左右,说明投资顾问在杠杠方面仍然比较谨慎。另外从业绩表现来看,今年才成立的产品中,其自成立以来的平均总回报为8.83%,并且总回报在20%以上的产品就多达116款,占今年发行产品数量的13%。但有124款产品自成立以来是暂时浮亏的,这也值得投资者警惕。

  之前发行成立的产品,今年以来的净值表现也不错,总回报的平均表现达14.6%,而同期的沪深300指数的表现为上涨5.55%。并且在这些产品当中,回报超过20%的就有355款,远超信托等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回报。

  另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TOT产品(Trust of Trust,即组合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数量开始逐步壮大。不过它们的投资业绩似乎亮点并不多,在披露最新净值的私募产品中,该类产品共52款。从它们最近6个月的表现来看,与同类的2000多款股票型产品比较,表现最好的排在59位,但是其余的产品都排在200名以外,且仅有13款产品排在200-500名的区间。(编辑 付玉)

  

上一篇:徐一钉:依法治国降低风险溢价 封闭指数回落空间
下一篇:哪些因素导致A股市场上投机行为的流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