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玉根:股市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上周市场震荡下跌,虽然跌幅不大,但有些回调的味道。国庆后担忧市场阶段性回调的声音渐多,其实宏观政策偏松利率下降、改革持续推进未变,经济基本面也未显超预期下跌苗头,谨慎理由多建立在A股已累积一定涨幅、外盘跌、过去几年4季度均回调等似有非有的相关性因素上,套用当下一句流行的话,对于A股而言“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上周周报《今年不惧寒流》中我们指出,进入10月,投资者对市场阶段性调整的担忧加大,行为金融可能对短期市场有冲击,但对比分析今年与以往的不同,今年影响有限。上周市场虽然下跌,但跌幅不大,更多是交易日内波动,我们仍维持之前观点,并重申和完善今年行情与以往的不同之处。

  政策背景不同:托底政策不间断,改革不断推进。

  12、13年在经济增长回落压力下,年中推出稳增长,到4季度稳增长见效伴随着政策略回收,M2同比增速下降和利率上升是验证。而今年托底政策缓慢逐步推进,当前增长下行压力仍在,9月30日房贷政策放松、10月14日央行再度下调回购利率显示货币、地产政策继续偏松,周末媒体报道央行通过SLF向数家股份制银行提供2000亿。此外,四中全会即将召开,三中全会召开已快1年,各项改革在加速推进中,上周中央深改组派出8个小组赴地方,调研国资改革。

  市场环境不同:本轮行情是增量资金的趋势市。

  12、13年A股市场没有明显的资金流入,存量资金博弈时,年度考核制度下场内资金的投资行为对市场影响明显。7月以来我们对A股坚定乐观,指出本轮行情的中期逻辑在于利率下行背景下,政策托底、改革加速推升风险偏好,有新增资金入场。7月以来证券市场交易结算资金余额、融资余额、QFII/RQFII规模均在增长,显示新增资金不断涌入股市,万得全A指数已经创12年来新高。这与过去2年有本质不同,既便存量资金出于年度考核的获利了结行为对市场带了冲击,但有增量资金入场对冲下,此行为的冲击影响将大幅减弱。

  微观盈利不同:过去下跌的业绩号角,今年可能吹不响。

  12、13年10月3季报的结果显示,创业板、中小板的盈利预期差大(实际增速与一致预期差值),触发了市场下跌。截至10月15日中小板、创业板三季报业绩预告已完毕。前三季度(H1)创业板指、指数权重股净利同比为14.7%(17.7%)、30.7%(32.1%),中小板指、指数权重股为13.2%(7.3%)、11.8%(7.1%),创业板指、中小板指的盈利预期差均收窄。详见《-中规中矩——14三季度业绩预告点评-20141015》。

  除了对市场趋势的回调担忧外,投资者普遍对风格变化有担忧,今年来小市值、高PE、垃圾股涨势凌厉,未来市场风格如何演绎?

  情况已渐变,行情从小盘向中盘扩散。

  统计今年以来各种风格指数涨跌,很容易发现小市值、高PE涨幅更大,但仔细分析可见,这种差距主要在本轮行情启动前发生。年初至7月22日,小盘股指数涨幅为8.3%,而中盘和大盘涨幅仅为0.2%和-6.4%;高PE指数涨幅11.1%,远高于中、低PE指数的-0.5%和-1.4%。7月22日至今,中盘股和中PE指数涨幅为18.1%、17.03%,与小盘、高PE的20.9%、21.2%差距显著缩小。这是因为,本轮行情之前A股是存量资金博弈,资金选择市值小、概念多的小盘股、高PE股,但真正有增量资金入场时,有业绩的中盘股、中PE股逐渐受到青睐。

  中盘崛起:从微笑线到抛物线。

  A股市值前1%、1%-10%、后90%公司分布呈微笑线,美、日等成熟市场为抛物线,A股中盘(市值前1%-10%)崛起是趋势。海外经验显示,中盘崛起三条路径:市场国际化、产品多元化、兼并收购。对比美日,A股中盘崛起两个方向:一是消费、科技类通过三条路径保持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二是传统领域改革焕发新生机。3. 应对策略:无需降仓,渐调结构

  “妈妈觉得你冷不是真冷”,无需恐慌。

  短期市场的波折主要源于情绪的波动,相比以往,今年4季度有三点不同:第一,政策继续偏暖。偏松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下行趋势延续,偏松的地产政策降低经济硬着陆风险,四中全会临近改革继续推进。第二,增量资金流入对冲存量资金获利了结行为对市场的影响。第三,3季度业绩预告显示业绩预期差收窄,过去下跌的业绩号角空难再现。此外,美股等外盘下跌更多源于政策预期等因素影响,而非金融或经济面巨变,对A股影响有限。市场中期趋势未变,短期波折无需过虑。(本文作者荀玉根系海通证券(600837,股吧)研究所策略研究部经理、CIIA首席策略分析师、和讯评论特约研究员)

善财有道

上一篇:崔晓黎:年底前的股市操作要盯住三个方面
下一篇:银河证券农业首席吴立:中国农业孕育巨大商业潜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