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证券高杠杆下的隐忧:负债规模1100多亿,净利润达19亿
董事会网获悉,浙商证券(601878.SH)在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2024年交出了一份“增收不增利”的答卷。尽管利润增长看似稳健,但深入分析其负债结构、业务表现及战略布局,仍可发现多重挑战暗藏其中。
一、财务表现总览:营收下滑与利润增长的矛盾
年报显示,浙商证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8.16亿元,同比下降10.33%;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19.32亿元,同比增长10.17%。
这一矛盾表现主要源于业务结构的调整与成本控制。例如,尽管经纪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1.79%(证券经纪业务收入16.19亿元),但资产管理业务规模逆势增长12.05%,达到1020.76亿元,成为利润的重要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全年派发股息每10股1元(含税),虽然金额不高,但传递了管理层对股东回报的重视。
二、负债结构与财务风险:高杠杆下的隐忧
1. 负债率居高不下
董事会网发现,截至2024年末,浙商证券总资产为1540.86亿元,同比增长5.88%,但负债率仍高达79.88%。这一指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反映出公司对债务融资的高度依赖。高负债率可能限制其未来扩张能力,并增加市场波动时的财务风险。
2. 负债金额与结构
公司未在年报中直接披露负债总额,但根据总资产与所有者权益推算,负债规模约为1188.93亿元(总资产1540.86亿元-所有者权益351.93亿元)。应付账款等流动负债细节未明确,但融资融券余额为179.37亿元,同比下降8.81%,显示业务收缩下的流动性压力。
3. 风险控制能力
尽管负债率高企,公司部分业务的风险指标仍处于可控范围。例如,融资融券客户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32.47%,股票质押业务平均履约保障比例为230.28%,表明短期偿债风险较低。
三、业务挑战:行业寒冬下的多维压力
1. 传统业务萎缩
- 证券经纪业务:受市场交易量下滑及佣金费率下降影响,收入同比减少11.79%。
- 投行业务:IPO项目颗粒无收,股权承销收入同比下滑40.50%,债券承销虽稳中有升,但难以弥补缺口。
- 投资业务:投资收益3.24亿元,但收入同比下降37.63%,显示市场波动对自营业务的冲击。
2. 行业环境恶化
2024年A股一级市场融资规模同比下降85%,再融资市场收缩超70%,直接冲击券商的承销与保荐收入。叠加行业竞争加剧,浙商证券需在细分领域寻求差异化突破。
3. 金融科技与转型压力
尽管资管业务表现亮眼,但传统业务数字化转型的投入需求增加,可能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此外,金融科技对传统经纪业务的替代效应持续显现,公司需加速布局财富管理等高附加值领域。
四、高管团队:董事长吴承根的降薪与战略坚守
1. 董事长吴承根:从监管到券商的跨界者
吴承根(1965年7月生)拥有深厚的监管背景,曾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证监会浙江监管局等机构。2007年加入浙商证券后,主导了公司从区域券商向全国性综合金融机构的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其薪酬连续三年下降,从2020年的323.8万元降至2023年的214.5万元,或与公司业绩承压及行业薪酬管制相关。
2. 董秘信息空缺
年报未单独披露董事会秘书的详细资料,但结合公开信息,公司高管团队整体呈现“稳中求进”的风格,注重风控与合规,这与吴承根的监管背景一脉相承。
五、未来展望:破局之路与潜在机遇
1. 资管业务成新增长极
资产管理规模突破千亿,固收类产品增长19.24%,公募基金规模达383.78亿元,未来可依托此优势拓展财富管理业务。
2. 政策红利与市场回暖
若2025年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如注册制全面推行、养老金入市),投行业务与资管业务有望受益。此外,公司融资融券余额市占率提升至1.16%,需进一步挖掘客户需求。
3. 降本增效的持续空间
净利润增长主要依赖成本压缩(如薪酬下降),但长期需通过科技赋能提升运营效率,例如期货代理交易量虽下降32.72%,但风险管理子公司浙期实业的场外业务名义本金增长3.05%,显示衍生品业务的潜力。
结语:韧性中的不确定性
董事会网认为,浙商证券2024年的表现展现了其在逆周期中的韧性,但高负债率与业务结构单一仍是悬顶之剑。未来,如何在传统业务收缩与创新业务扩张间找到平衡,将考验管理层的战略定力。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其负债结构优化进展及新业务增长点的落地效果。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会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会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